北齐东徐州刺史兼行台辛术镇守下邳。十一月的时候,侯景派冉建康征收租税,辛术就率领人马渡过淮河,把侯景收租的路给截断了,还烧掉了侯景上百万石粮食,接着就去围攻阳平。侯景的行台郭元建赶紧带兵来救援。壬戌这,辛术抢了三千多户人家,然后回到下邳。
武陵王萧纪率领各路军队从成都出发,湘东王萧绎派使者送信劝他停下,信里:“蜀地的人勇猛剽悍,容易闹事,不好安抚,弟弟你可以留在那里镇守,我自己会去消灭贼寇。”另外还附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咱们地盘就像当年孙权和刘备一样,各自守好自己的地界;咱们感情就像鲁国和卫国一样深厚,要经常写信联系。”
甲子这,南平王萧恪带着文武官员一起写了封信,推举湘东王萧绎当相国,总管百官事务,萧绎没答应。
西魏丞相宇文泰在弘农造了座桥,渡过黄河,到了建州。丙寅这,北齐皇帝亲自率军出征,驻扎在东城。宇文泰看到北齐军队军容整齐、气势威严,感叹:“高欢好像又复活了啊!”碰巧赶上从秋到冬一直下雨,西魏军队的牲畜死了很多,宇文泰只好从蒲阪撤回去了。从这之后,黄河以南从洛阳开始,黄河以北从平阳往东的地盘,都归北齐了。
丁卯这,徐文盛的军队驻扎在贝矶,任约率领水军迎战,被徐文盛打得大败,叱罗子通、赵威方都被杀了,徐文盛接着进军到大举口。侯景派宋子仙等人带两万兵马去援助任约,让任约坚守西阳,但还是一直没能推进,侯景就亲自出兵,驻扎在晋熙。
南康王萧会理觉得建康城空虚,就和太子左卫将军柳敬礼、西乡侯萧劝、东乡侯萧勔商量起兵杀掉王伟。安乐侯萧乂理逃到长芦,聚集了一千多人。建安侯萧贲、中宿世子萧子邕知道了他们的计划,就去告诉了王伟。王伟把萧会理、柳敬礼、萧劝、萧勔,还有萧会理的弟弟祁阳侯萧通理都抓起来杀了。萧乂理也被他身边的人杀了。钱塘人褚冕,因为和萧会理是老朋友,被王伟严刑拷打了无数次,但他始终没别的话。萧会理在隔壁对他:“褚郎,你是不是因为我才遭这罪呀?你就算忍着死也要证明我的清白,可我心里就是想杀掉那些贼寇啊!”褚冕最终也没屈服,侯景就饶了他。萧劝是萧昺的儿子;萧贲是萧正德弟弟的儿子;萧子邕是萧憺的孙子。
梁简文帝自从即位后,侯景对他的防范特别严,外人根本见不到他。只有武林侯萧谘、仆射王克、舍人殷不害,因为他们看起来文弱,才被允许出入梁简文帝的卧室,梁简文帝也只是和他们聊聊而已。萧会理死后,王克和殷不害害怕惹祸上身,就渐渐和梁简文帝疏远了。只有萧谘一直不离开梁简文帝,每都去朝见。侯景很讨厌他,就指使萧谘的仇润戍,在广莫门外把萧谘给刺杀了。
梁简文帝刚即位的时候,侯景和他一起登上重云殿,对着佛像发誓:“从今往后,君臣之间都别互相猜疑,我肯定不会辜负陛下,陛下也不能辜负我!”萧会理的谋反计划泄露后,侯景怀疑梁简文帝知道这事,所以才杀了萧谘。梁简文帝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指着自己住的宫殿对殷不害:“庞涓应该就死在这下面。”
侯景亲自率领人马到宣城讨伐杨白华,杨白华没抵抗住就投降了。侯景因为他是北方人,就没杀他,还任命他为左民尚书,但把杨白华哥哥的儿子杨彬杀了,来报之前来亮被杀的仇。
十二月丙子初一这,侯景封建安侯萧贲为竟陵王,中宿世子萧子邕为随王,还赐他们姓侯。
辛丑这,北齐皇帝回到邺城。
邵陵王萧纶在汝南,忙着修城池,召集士兵,打算夺取安陆。西魏安州刺史马佑把这事告诉了丞相宇文泰,宇文泰就派杨忠带一万人去救援安陆。
武陵王萧纪派潼州刺史杨乾运、南梁州刺史谯淹合兵两万去讨伐杨法琛,杨法琛派兵占据剑阁抵抗他们。
侯景回到建康。
当初,北魏敬宗任命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职位在丞相之上。尔朱荣失败后,这个官职就被废除了。大统三年,西魏文帝又任命丞相宇文泰担任这个官职。从那以后,那些对国家有辅佐之功,威望和实力都很强的人,也会担任这个官职,一共有八个人,分别是安定公宇文泰、广陵王元欣、赵郡公李弼、陇西公李虎、河内公独孤信、南阳公赵贵、常山公于谨、彭城公侯莫陈崇,被称为八柱国。宇文泰开始挑选民间有才能和力气的缺府兵,这些饶田租、劳役、赋税等全都免除,农闲的时候就训练他们打仗布阵,马匹、粮草等物资由六家负责供应。一共组成一百个府,每个府由一名郎将负责,分别隶属于二十四军。宇文泰总管百官,督率全国各路军队;元欣因为是宗室里德高望重的人,只是在宫廷里悠闲地待着。其余六个人每人各督率两名大将军,一共有十二名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又各自统领两名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支军队。从这以后,功臣里官位到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的人特别多,但大多都是散官,没有实际统领的事务。虽然也有继续掌管相关事务的人,但威望都在这几位八柱国之下。
北齐皇帝命令散骑侍郎宋景业编制《保历》。
【内核解读】
这段历史片段如同一幅动荡不安的时代画卷,各方势力的博弈与角逐勾勒出南北朝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格局,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折射出权力争夺的残酷与战略决策的深远影响。
从军事冲突来看,辛术率军阻断侯景征租之路并焚烧百万石谷物,这一举措不仅打击了侯景的后勤补给,更体现出地方势力对侯景集团的反抗。粮食作为古代战争的重要战略资源,百万石谷物被焚无疑让侯景在与其他势力的对抗中陷入更不利的境地,也反映出当时各方势力通过切断补给线来削弱对手的常用战术。而郭元建引兵救援却未能改变辛术略三千余家还下邳的结果,显示出侯景阵营内部可能存在军事调度或实力不足的问题。
武陵王纪与湘东王绎的互动充满了权力制衡的意味。湘东王绎以 “蜀人勇悍,易动难安” 为由劝止武陵王纪出兵,实则是希望维持现有势力范围,由自己主导平定侯景之乱,从而掌握更大的权力。“地拟孙、刘,各安境界;情深鲁、卫,书信恒通” 的表述,看似兄弟情深,实则是对势力范围划分的试探与确认,暴露了在乱世中亲情让位于权力野心的现实。
南平王恪推湘东王绎为相国而被拒,这一事件耐人寻味。湘东王绎的拒绝可能并非真心推辞,而是一种政治姿态,既可以试探各方反应,又能彰显自己 “谦逊” 的形象,为后续进一步掌控权力铺垫。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古代权力斗争中屡见不鲜,体现了政治人物的权谋与算计。
北魏与北齐的军事动向反映出北方势力的此消彼长。魏丞相泰因久雨导致军畜多死而撤军,使得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归入北齐,这不仅是自然因素对战争的影响,也明北齐当时的军事实力与威慑力不容觑。魏丞相泰感叹 “高欢不死矣”,既表达了对北齐军容严盛的忌惮,也暗示了北方两大势力长期对峙的局面难以改变。
侯景集团内部的矛盾与杀戮不断升级。南康王会理等人谋诛王伟的计划败露,导致多人被斩,这显示出侯景集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反对势力始终存在。而褚冕虽遭严刑拷打却坚守道义,与侯景的残暴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乱世中人性的坚守与扭曲。侯景杀害武林侯谘,进一步暴露了他多疑残暴的本性,也预示着其统治的不稳定性。
此外,西魏府兵制度的建立是军事制度上的重要变革,通过免除身租庸调等措施吸引民众加入,既增强了军事力量,又兼顾了农业生产,为西魏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帘时统治者的治理智慧,也对后世的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这段历史充满了动荡与变革,各方势力在权力、利益的驱动下展开激烈角逐,军事冲突、政治阴谋、制度创新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历史的进程,也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与残酷。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183xs.com)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