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林把集市的照片传到活动日历的“回顾”栏里,还写了段总结:“11月老手艺集市圆满结束,共15个摊位,接待游客200余人,新增跨代搭档3对。”苏明看着总结,心里满是欣慰:“这日历不光是记录,还是咱们的‘成绩单’,看着一年年活动越来越多,搭档越来越多,就知道老手艺传下去了。”
有,之前捐老算盘的林爷爷,在日历上看到明年3月影老物件分享会”,特意找到苏明:“我想在分享会上讲讲我父亲开杂货铺的故事,再带几个父亲当年用的账本,让孩子们看看以前的人是咋记漳。”苏明赶紧在日历上备注:“林爷爷带老账本分享,讲杂货铺故事。”
月光洒在平板上,活动日历里的图标一个个闪着光,像是在期待着明年的热闹。苏明知道,有了这活动日历,基地的日子会越来越热闹,老手艺的传承也会越来越稳。
林把活动日历导出成pdF那,特意找了家打印店,选了最厚的铜版纸,彩印出来足足有A3纸那么大,上面的灯笼、纸鸢图标亮堂堂的,看着就招人喜欢。刚拿回基地,马大爷就凑过来,指着12月的“纸鸢展示会”问:“这上面画的风筝,就是刘大爷要带的那只不?”
“对呀马大爷!”林赶紧把日历贴在基地门口的公告栏上,用透明胶把四个角粘牢,“您看,每个活动下面都写着谁来教、要带啥,字也印得大,您老远就能看清。”马大爷眯着眼睛瞅了瞅,点点头:“真好!以前看通知总凑跟前儿,现在站这儿就瞅得明明白白。”
没过多久,就有街坊来瞅日历。镇西头的王婶路过,指着明年3月的“老物件分享会”问:“林爷爷要带老账本过来?我家也有本我婆婆的针线本,记着以前做衣服的尺寸,到时候能带去不?”苏明笑着:“当然能!你要是想讲针线本的故事,也能报名,我让林在日历上添上你的名字。”王婶高兴坏了,回去就把针线本找出来。
贴在民宿的那版日历更受欢迎。周凯把日历挂在民宿大厅,客人一进门就能看着。有对来旅游的夫妻,指着11月的“老手艺集时问:“我们下个月还想来,能赶上这集市不?”周凯笑着:“赶得上!到时候能学扎纸鸢、做香包,还能吃老面馒头,你们提前跟我预约,我给你们留位置。”夫妻当场就定了下个月的房间。
有早上,苏明刚开门,就看见乐乐蹲在日历前,指着12月的“纸鸢展示会”跟同学:“你看!我跟刘爷爷要带龙形风筝参展,到时候教你扎风筝。”同学羡慕得不行,也要让爸妈带他来,乐乐赶紧拉着同学找林,要报名当“助手”,林在日历上“纸鸢展示会”下面添了“乐乐带同学当助手”,还画了个笑脸。
日历上的“空白栏”也派上了用场。苏明本来留着空白,想让大家写建议,没想到成了“心愿墙”。有个朋友在空白处画了个面人,写着“希望赵奶奶教捏奥特曼”;有个老人写着“想学法绣,谁会教呀?”没过几,就有会法绣的李阿姨来报名,看到日历上的心愿,想教大家绣荷包,林赶紧在明年4月添了“李阿姨教绣荷包”的活动。
最有意思的是“临时加更”。上个月突然降温,苏明想在周末加个“暖冬手作日”,教大家缝暖手宝、编毛线袜套。林赶紧改了pdF,重新打印出来贴上,还在原来的日历旁边加了张“临时通知”,写着“本周末加暖冬手作,带毛线就能来”。街坊们看到了,都带着毛线来基地,张奶奶教缝暖手宝,李阿姨教编袜套,一上午就做了二十多个暖手宝,有的还送给了村里的孤寡老人。
有晚上,苏明和马大爷坐在院子里,瞅着门口的日历,马大爷:“你这日历,咋就这么招人稀罕?以前办活动总怕没人来,现在人家看了日历,主动找上门来。”苏明笑着:“因为这日历上记的不只是活动,是大伙儿的念想。有人想教手艺,有人想学本事,都在这上面写着呢,凑一块儿就热闹了。”
林突然想起件事,:“苏叔,咱们明年春节的‘老年味庙会’,要不要在日历上添个‘征集对联’?让大家写对联,到时候贴在基地和民宿,多喜庆。”苏明一拍大腿:“好主意!你现在就改,把‘征集对联’加上,再写一句‘写得好的给糖粥’,保证大伙儿都来。”
没过多久,改好的日历又贴了上去。有个退休的老教师看到,要写几副对联,还教孩子们写毛笔字,林赶紧在“老年味庙会”下面添了“老教师教写对联”。老教师高胸:“以前总在家练字,现在能教孩子们,还能把对联贴在基地,比啥都强。”
月光照在日历上,上面的图标和字迹都泛着暖光。
苏明看着日历上密密麻麻的活动和名字,心里满是踏实。
他知道,这张的日历,就像一根线,把大家的心愿、手艺和期待都串在了一起。
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不管是街坊还是游客,只要看着这日历,就知道这里有热闹、有温暖,有值得期待的日子。
以后啊,这日历还得一年年更下去,添更多的活动,记更多的名字,让老手艺的热闹,一年比一年旺,让老辈饶念想,一直传下去。
林把日历上的心愿整理成“心愿清单”那,特意找了块木板,刷上浅棕色的漆,用红笔把心愿一条一条写上去,挂在基地的心愿墙旁边。
刚挂好,张奶奶就凑过来看:“这‘想学法绣’是谁写的呀?我前几还跟李阿姨聊起这事儿呢。”
喜欢赌石:财色双收请大家收藏:(m.183xs.com)赌石:财色双收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