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元年夏,蛰伏已久的战意如同淮河汛期的洪水,终于冲破了名为“和议”的堤坝,汹涌北去。在宋孝宗赵昚的全力支持下,年过六旬的枢密使、都督江淮兵马张浚,开府建康,旌旗所指,宋军兵分两路,踏上了寄托着无数遗民血泪与中兴梦想的北伐征程。
一、 旌旗北指
建康城外,点将台下,甲胄鲜明,旌旗猎猎。张浚身着戎装,虽须发皆白,但腰背挺直如松,目光锐利如昔。他手持皇帝亲赐的尚方宝剑,面对台下数万精锐,声音洪钟般传开:
“将士们!金虏占我中原,辱我君父,已三十余载!中原父老,日夜南望,泪尽胡尘!今日,王师北指,非为开疆,乃为雪耻!为收复故土!为告慰列祖列宗与岳元帅在之灵!”
他每一句,台下将士的呼吸便沉重一分,无数双眼睛中燃起了压抑已久的火焰。
“本督奉子明诏,吊民伐罪!凡我大宋儿郎,当奋勇争先,有进无退!恢复旧疆,在此一举!”
“恢复旧疆!雪耻报国!”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冲而起,震散了长江上的薄雾。李显忠、邵宏渊等大将躬身领命,各自率部,如同两支利箭,射向淮北大地。战鼓声、马蹄声、兵甲碰撞声,汇成一股决绝的洪流,滚滚北去。这一刻,建康城头远眺的孝宗,仿佛看到了“靖康耻”终将被洗刷的曙光。
二、 灵璧鏖兵
北伐东路军主将、淮西招抚使李显忠,堪称此时南宋最富进攻精神的将领。他率部自濠州(今安徽凤阳)渡淮,兵锋直指淮北重镇灵璧(今属安徽)。
灵璧金军守将,是右翼军都统萧琦。他倚仗城防,并未将这支“南师”放在眼里。然而,他遇到的是复仇心洽锐不可当的李显忠。
战斗在清晨打响。李显忠并未急于攻城,而是先以精锐骑兵扫荡城外金军哨垒,肃清外围。随后,他亲临阵前,观察城防弱点。
“将军,城东南角楼略显低矮,守军旗帜不整,或可为主攻方向。”副将指点道。
李显忠眯眼看了看,摇头道:“此乃疑兵,萧琦想诱我攻坚。”他马鞭一指西北角,“你看那里,城墙虽高,但垛口之后,人影稀疏,金虏主力必集结于东南!传令,霹雳炮、强弩集中轰击西北城垣!选锋敢死之士,随我准备登城!”
战法果决狠辣。一时间,石弹火鸦如陨星般砸向灵璧西北角,城墙砖石飞溅,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猛攻打懵了。烟尘尚未散尽,李显忠已身先士卒,手持大刀,亲率敢死队架起云梯,冒死攀城!
主将如此,三军用命!宋军将士如潮水般涌向城头。萧琦这才慌忙调兵增援西北,但为时已晚。李显忠第一个跃上城墙,大刀挥舞,如同虎入羊群,所向披靡。宋军士气大振,纷纷登城,与金军展开惨烈巷战。
从清晨至午后,灵璧城中杀声震。萧琦见大势已去,仓皇开西门逃窜。李显忠光复灵璧,俘获金军甚众,取得了北伐的开门红。消息传回,建康、临安一片欢腾。
三、 虹县心结
与此同时,北伐军另一主力、淮东招抚使邵宏渊,率部进攻虹县(今安徽泗县)。然而,此处的战事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邵宏渊素以勇猛着称,但气量狭,且与李显忠素有嫌隙。他率军围住虹县,发动数次强攻,却均被金军守将蒲察徒穆及其副将大周仁击退,伤亡不,士气受挫。
正当邵宏渊焦躁不已时,李显忠自灵璧派来的信使到了。
“李招抚闻邵招抚攻虹县未下,特遣麾下统领官,率‘选锋军’一部及缴获之攻城器械前来助战,听候调遣。”
信使语气恭敬,但在邵宏渊听来,却充满了居高临下的“施舍”意味。他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冷冷道:“李招抚倒是兵精粮足,这么快就拿下灵璧了?替我多谢他的好意,我邵宏渊攻此城,还不需借他人之力!”
他拒绝了李显忠的援助,下令继续强攻。然而,次日凌晨,虹县城内突然火起,杀声大作。原来是城中被掳的汉人百姓,听闻王师已至,又知灵璧光复,自发组织起来,在内接应,打开了一处城门!
邵宏渊部将见状,立刻挥军杀入。金将蒲察徒穆、大周仁在混乱中被俘。虹县,竟以这种方式戏剧性地光复了。
当李显忠派来的援军赶到时,看到的已是城头变换的大宋旗帜。邵宏渊坐在县衙大堂,接受着部将的祝贺,但对李显忠派来的人,只是淡淡地了句:“回去告诉李招抚,虹县已克,不劳费心了。”
胜利的喜悦,并未冲淡两位主将之间那日益浓厚的隔阂与嫉妒。这颗名为“不和”的毒种,已然深埋。
四、 符离捷报
连克灵璧、虹县后,宋军兵威大振。李显忠与邵宏渊两路军马,按照既定方略,会师于战略要地——符离(今安徽宿州)。
此时的符离,已成为金军在淮北的重要据点。得知宋军两路汇合,金军紧急从周边调集援兵,企图在此与宋军决战。
李显忠主张趁金军立足未稳,主动出击,一举击溃其主力。他找到邵宏渊商议:“邵招抚,虏兵新至,阵脚未稳,我当合兵一处,以雷霆之势击其中军,可获全胜!”
邵宏渊却意兴阑珊,把玩着手中的马鞭:“我军连日征战,士卒疲惫。不如深沟高垒,以待虏兵来攻,以逸待劳,岂不更妙?”
李显忠强压怒火:“兵贵神速!若待虏兵集结完毕,凭城固守,则我师老矣!”
两人争执不下,最终只能各自为战。
次日,李显忠率本部人马,主动向金军发起猛攻。他亲自披甲冲锋,麾下将士无不以一当十。战斗异常激烈,李显忠坐骑被金兵射倒,他换马再战,手持长槊,突入敌阵,连斩金军数名裨将!宋军见主将如此悍勇,士气如虹,大呼陷阵。
与此同时,邵宏渊却只在营垒中观望,仅派少量部队出营遥作声援,并未全力投入战斗。
尽管得不到友军全力支持,李显忠部依然凭借超强的战斗力,大败金军,斩首数千,缴获粮械辎重无数。金军残部溃退数十里,宋军旗帜,再次飘扬在符离城头。
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回临安。隆兴朝廷上下,陷入了空前的狂欢。似乎通往汴京的道路,已然铺就。
五、 暗流滋生
然而,在符离城内的庆功宴上,胜利的喜悦之下,暗流汹涌。
李显忠部下将士,因功勋卓着,气焰高昂,言语间不免对按兵不动的邵宏渊部多有讥讽。而邵宏渊的部下,则因寸功未立,反遭嘲笑,心中愤懑不平。
酒宴之上,李显忠举杯,试图缓和关系:“此番大捷,亦有邵招抚声援之功…”
话未完,邵宏渊已冷笑着打断:“李招抚勇冠三军,自是头功!我邵某无能,只配在此饮酒作乐罢了!”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重重顿在案上。
帐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两位主帅的不和,已彻底公开化,并迅速蔓延至两军基层。胜利的光环,尚未完全绽放,便已出现邻一道深刻的裂痕。而远在北方,重新稳住阵脚的金军,正在一位老练的对手——金世宗完颜雍的指挥下,开始酝酿致命的反击。
北伐的锋刃,在初试锋芒、无坚不摧之后,已然卷龋前途是直捣黄龙,还是功败垂成,全系于这脆弱不堪的将帅之和。
(第七卷 第十一章 终)
喜欢风雅宋朝请大家收藏:(m.183xs.com)风雅宋朝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