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江中学的广播站,发展的相对完善,由于学校和市里的重视,特别请了广播传媒专业老师带队,制度和规则都相对严格,所以每年选拔进入的新人也很少,它规范的管理也劝退了大部分的学生。
玉江中学的广播站,名叫春藤,寓意生命力顽强,传播新的声音,为世界带来和煦的消息。是前几代师兄师姐共同投票定下的。
广播站新人不多但成员都很厉害,除了站长外,还有两名副站和三个时段的时段长,时段长是根据表现在栏目主播中推举的。
为了全面开花,播音时段设置分成三个时段,早间晨报,午间休闲以及晚间黄金时间。
早间晨报,是从学校早读后到第一节课之间的二十分钟时间进行的,由于早间晨报要求专业性高,学校希望通过英语专栏,文学作品赏析以及各类难题的解答栏目,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为同学们提神醒脑,故此都是成熟的师兄师姐坐镇。
午间休闲,则以音乐环节、读者来信以及故事类节目为主,主打下饭轻松,操作难度较低,就是中午放学到午休前的一个时,也是新人练手的好时段,即使出现失误也可以插科打诨,随机应变过去。
最后还有晚间黄金时段,由于玉江中学初二之后,就开始有全校晚自习的安排,晚自习前的半时和中间休息的一个时,晚间的播报就成了知识答题,心理抚慰或者重量级访谈等栏目的黄金时间。
除了完善的制度支撑,广播站庞大的团队也是它的底气。
广播站除了入站不足三个月的刘晓艺和黄钰潇,三个时段的时段长,晨间时段是英文专栏高一的彭梓峰,彭师兄家里是港岛的。
中英文混杂的环境,英语栏目正宗的英式发音成为玉江中学早上最涨知识的栏目,学生们伴随着英伦风的背景音开启新的一。
高二的廖风和初二的李季是文学栏目的两位,廖风师兄历史成绩是全年级第一,热衷于各大博物馆,也热衷于收集众多的‘野史’故事。
李季家里离图书馆很近,家里的文学作品堆积,也很喜欢抄写一些名人名句,刘晓艺经常过来问他们借文学累积优美句子。
中午时段是音乐栏目的乔诗琪带着新来的两人,中午时段最有受欢迎之一的还有读信栏目的高二师姐文静和初三的林金全,文师姐亲切温和的嗓音,林金全逗趣诙谐的语言风格,和大咧咧的嗓音,和师姐搭配一动一静,抚慰着中午玉江中学烦躁的情绪。
晚间时段时段长就是智力问答栏目的马翔飞,和他的搭档牛力,被大家统称晚间牛马组合,他们两个风格各异,但与搭配默契,为晚间环节增添了很多欢声笑语。
而黄金访谈因为是全广播站最正经的栏目之一,则由覃老师带着站长和高一的王志飞,初二的柳眉,他们两个都是严谨认真的学霸,做事条理分明。
这一大家子的成员,支撑起玉江中学温暖和煦的上空,给同学们带着学习外温馨的娱乐环境。
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学生们一紧绷的神经,也是广播站人员最繁忙的时间。
六月的第一个周三,午间伴随着吱吱的蝉鸣和炙热的风,玉江中学的春藤广播站老式广播喇叭依旧传出一段轻快的钢琴前奏。
“这里是玉江中学春藤广播站,我是新主播刘晓艺,各位老师同学们中午好。”
“大家好,我是新主播黄钰潇,大家午安。”这是和刘晓艺同批成功入围的新人,是初一(3)班的,周漾口里的文学才。
她的声音透过略微失真的电流和校园里的扩音喇叭,带着几分温柔的沙哑,“今中午伴随着大家的午饭时间的是点歌栏目《青春旋律》,第一首是高二(3)班同学为他的同桌点播的《同桌的你》...”
教学楼的气氛瞬间像水落入油锅一般沸腾起来。走廊上挤满探头张望的学生,几个男生捧着午饭甚至趴在窗台上对着广播喇叭吹口哨。
“接下来,是高一(1)班集体为他们班主任献上的《明会更好》...”
黄钰潇也自信大胆的播报,清朗阳光的男声还夹杂着变声前的沙哑,也很抓人耳朵。
刘晓艺透过播音室的玻璃窗,看见洛锦川在长廊上的木质长椅上姿态端庄地坐着,时不时点点头,手里转着的钢笔上面的刻字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录着晓艺播音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
看着窗外的身影,晓艺内心更加安定,“我一定要播好。”
午间的广播站信箱里堆满零歌纸条。副站长徐子扬——高三的师兄,十分熟悉播音台的操作,流畅地进行推流和频段放送,戴着副金丝边眼镜,情绪也很稳定。
高一的时段长乔诗琪正把刘晓艺和黄钰潇播音时的听众反馈整理成册,还把信箱里面的纸条进行简单初筛,剔除一些过分狂热或者没啥实际问题全是感慨的呻吟文学。
“晓艺你之前提出那个机智问答环节很有意思了。”他推了推眼镜。
“校长这环节会比市电台的《青春热线》还有意思,可以大大加强收听率。”
“钰潇的音色估计后面会有变化,你自己好好保养呀。免得以后变成破锣嗓子啦。”乔师姐很认真地叮嘱,及腰的黑长直显得整个人很纤长苗条,眼睛是机灵的狐狸眼。
刘晓艺摩挲着身旁老式录音机的按键,想起前世熬夜听的深夜电台。那些安抚都市孤独灵魂的技巧,如今变成她抚慰同龄人内心的礼物。
过了好一会,门从外面被敲响,徐师兄关上播音按键,打开播音室的门后。周漾抱着个纸箱兴冲冲地挤了进来,流苏耳饰随着动作一晃一晃:“几位播音员,你们广播站的听众礼物和来信到啦!”
纸箱里装满千纸鹤、明信片还有很多用信封写好的信,有的写给今播音的播音员点播的,也有的是投稿和写给广播站的建议,最上面是个索尼随身听。
周漾挤眉弄眼地把随身听递给刘晓艺:“我专门帮你带的,是英语播音素材哟。”
随身听打开后,是英文版的流行歌曲和英文的名人介绍等等,足足有30个不同的主题。
“漾漾,辛苦你啦,谢谢。”
“我和你同班这么久,你啥都没准备呀?漾姐?”黄钰潇脸上笑着,嘴里吐槽着失落。
“我姐们播音,我助力一下咋啦?再我不是都把我姐们让给你做搭档了吗?”周漾嘴上不饶蓉嚷着。
中午播音试播效果很好,徐副站长提前让刘晓艺和黄钰潇回去了,他带着乔诗琪认真地整理用过的播音间,调试好晚间的播音设备。
刚走进班级,迎面而来的齐明扬热情的招呼着,“哟,大播音员,这个给你。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在《青春旋律》里听些流行歌哟!”边着边塞过来两盒磁带。
一张磁带封面上用钢笔写着《港岛金曲合辑》,笔迹工整得像印刷体。刘晓艺翻到b面,发现《一生何求》的歌词旁画着星星——和前世洛锦川给她写情书时的标记一模一样。
另一张上面写着《弯弯流行金曲》,熟悉的歌名和熟悉的旋律,让晓艺不禁在心里哼着歌;《清清河边草》、《恰如你的温柔》、《红苹果乐园》都是一些明星出道时的成名曲。
估计校园里狂热的追星女孩的歌词本上都写满了这些爱情诗句。
平日的“安心超时热闹非凡,学生上课的时候也有不少附近的街坊邻居帮衬,鸡蛋、面粉和油盐酱醋都很优惠,很多大婶买完菜后都会顺道来店里瞅瞅。
刘妈妈把收音机调到最大声,正在播刘晓艺昨试播的片段,刘爸爸专门拿着新磁带给录下来的,就在店里循环播放,一连播了好几,刘爸爸就录了好几的片段。
“听!我家囡囡厉害吧。”刘爸爸时不时从仓库探出头和顾客们聊。
周末的早晨,夏的气温让人睡不了懒觉,刘晓艺早早地来到超市里帮忙收银。
“晓艺,你同学漾漾和洛、齐他们来了。”刘妈妈推了推趴在柜台上困得迷瞪着眼睛的刘晓艺
洛锦川、齐明扬和周漾站在货架旁,洛锦川一双骨节分明的漫画手拿着新到的《英语世界》和一瓶酸奶,齐明扬举着两串糖葫芦,一串塞到周漾嘴巴里。
周漾耳钉换成了星星,在阳光下亮得晃眼。“来补货。”她晃了晃手里的芝麻糖和话梅,“奶奶你家的话梅最好吃,酸甜味十足,配中药最好。”
刘晓艺注意到她校服袖口磨出了毛边,帆布鞋的胶底也开了裂。结账时周漾掏出个手绢包,里面全是毛票和硬币,零零碎碎凑齐了5块钱。
“我奶奶纳鞋底和帮人改衣服挣的...”她满不在乎地数着钱,“比后街纺织厂退休的吴大婶家给的价高两毛呢,但奶奶手艺好回头客多。”
洛锦川突然伸手按住硬币:“上次帮我修随身听的钱还没算。”
“谁要你垫,你姑奶奶有钱!”周漾瞪他,脸蛋气的像鼓起的河豚鱼。
“我管不到你,老齐这钱你拿着,你哪有这么犟的女孩子。”
“齐明扬!你敢拿老娘翻脸啦。”
傍晚四人坐在超市门口喝汽水。周漾突然指着远处:“看,我爸单位来人了,每年两次定期来给点钱。”
马路对面,两个穿制服的男人正在慰问烈属。周爸爸的照片挂在居委会光荣榜上,年轻的面容定格在黑白照里。
“五年前缉毒行动,回来的就只有一个罐,是太惨烈为了保护他的尊严,谁能想到最后一面就是六年前的春节,回来就呆了两。”
周漾咬开汽水瓶盖,语气越越冷淡,像是着别人家的故事。
“我妈她太痛苦了,我爸下葬后第二年前索性拿着一半抚恤金嫁到南方,听第二年就生了个弟弟。”
“我去年暑假瞒着奶奶去看过她,她,她会定期给奶奶寄抚养费,就让我没啥事别去找她了,见到我就会想起我爸。”
她语气轻松得像在讲别饶故事,“奶奶等我考上大学,就把房子卖了陪我读书。”
刘晓艺突然想起前世看过的那则旧新闻——《缉毒警卧底壮烈牺牲 毒贩泄私愤纵火焚尸》。
配图是一张只有黑影的单人照,连真实的姓名都不能透露,做卧底的需要改头换面,是为了保护亲人,免于毒贩的报复。
“以后我家的泡面角,你来了我给你加菜哈。”她抓住周漾的手,指了指店里面最深处正对风扇的位置“永远给你留VIp座位。”
洛锦川默默递来一包纸巾。阳光下,他腕上的上海牌手表微微反光,表盘那道裂痕像道愈合的伤疤。
广播站第二次直播时,刘晓艺特意加了读来信的环节,借鉴前世综艺节目的方式,隐去了正式的人名。
“今有位同学来信,希望学会该怎么接受已经离开的亲人...”
她轻轻按下播放键,洛锦川送的磁带转动起来,陈佰强的温柔的男声流淌而出,“谨以此曲《念亲恩》,送给所有独自坚强的灵魂。”
“长夜空虚使我怀旧事,明月朗相对念母亲”
......
“父母亲爱心,柔善似碧月”
......
“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校园里走廊上渐渐地听众越来越多的驻足倾听。周漾蹲在广播室外的大长椅上,眼泪染红了眼眶,鼻子像是被水泥堵住了。
很快学校里面开始风靡起孝顺师长和父母的风气,大家似乎被上了一堂人生教育课。
喜欢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请大家收藏:(m.183xs.com)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