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梅读完妹妹的信背过身去悄悄抹眼泪。
刘晓艺知道,母亲和姨从两姐妹相互拉扯,相依为命感情极好,只是姨夫做跨国贸易常年在外,姐妹俩见一面都难。
晚上关店后,刘晓艺翻出了自己的\"金库\"——一个印着米老鼠的铁皮海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她这些年攒下的财富:股票交割单、比赛奖金收据、广播站补贴......
最下面是五年前在父母的同意下让洛锦川帮她开的股票账户存折,这几年如老鼠囤货一般,赚一点就收手,上面的数字已经相当可观。
“应该够买往返机票了......”她声盘算着,心跳加速。这个秘密计划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是国际长途特有的断续音。
“晓艺?”久违又让人安心的熟悉声音透过电流传来,带着些许杂音,“成绩查到了吗?”
“都过了!”刘晓艺把话筒贴得更紧些,仿佛这样能离他近一点,“只要文化课不拖后腿......”
“我知道的,你肯定没问题。”洛锦川的语气温柔而坚定,“我托人找了北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你的成绩很稳妥。”
他们聊了很久,从备考策略到斯坦福的暑假安排。洛锦川的声音里透着疲惫还有以前没有的一丝委屈,但每当她提起高考细节,他立刻变得专注起来。
“记住,考语文先看作文题,做完基础知识就构思;数学把会做的题确保全对;英语听力前深呼吸三次......”
这些叮嘱刘晓艺已经听过无数遍,但此刻依然认真记在笔记本上。
挂电话前,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提美国之行的计划——她想给阿川一个惊喜。
高考前一周,刘家院突然热闹起来。爷爷奶奶从乡下赶来,拎着自家养的土鸡和新鲜蔬菜;
周漾带着警队特供的营养品登门;连广播站的学弟学妹们都送来了手写的祝福卡片。
“丫头,来。”爷爷神秘兮兮地把刘晓艺叫到里屋,从贴身口袋里摸出个红布包,“这是祖传的玉佩,你太奶奶当年考女校时戴过的。你有出息,给你当奖励啦。”
玉佩温润如水,上面雕刻着\"蟾宫折桂\"四个字。刘晓艺心地挂在脖子上,冰凉的触感贴着皮肤,仿佛百年前那位素未谋面的太奶奶也在为她加油。
高考前一晚上,刘家罕见地早早关陵门。王安梅做了一桌子菜,全是女儿爱吃的:糖醋排骨、清蒸鲈鱼、虾仁蒸蛋......
刘明达甚至破例开了瓶珍藏的五粮液,给除了晓艺外的每个人都倒了一杯。
“囡囡,别有压力。”父亲的脸被酒精熏得微红,“考得好是咱们的福气,考不好回家继承超市,照样活得滋润!”
“胡什么呢!”王安梅嗔怪地拍了下丈夫,转头给女儿夹了块鱼肚子,“晓艺,妈只希望你健健康康的,别像你爸的那么夸张......”
刘晓艺眼眶发热。前世的高考前夜,家里冷冷清清,父母忙着进货连顿饭都没顾上做。
而现在,她拥有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温暖。在书桌前亮起的灯前,刘晓艺检查着明要带的文具:姨寄的钢笔、洛锦川送的幸运橡皮、周漾给的\"逢考必过\"护身符......
书桌上的台灯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显得格外坚定。手机突然震动,是阿川发来的短信:“早点休息,明我会一直想着你。无论结果如何,你都已经是我心中最耀眼的那颗星。”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刘晓艺的眼泪夺眶而出。
她摩挲着胸前的玉佩,想起这两年多来的点点滴滴:从重生第一的手足无措,到广播站的崭露头角,再到艺考场的从容自信......每一步都有洛锦川遥远和无声的陪伴。
六月七日清晨,整个玉江县城都笼罩在一种特殊的氛围郑交警在考点外拉起警戒线,送考的家长比考生还紧张。
刘晓艺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这是洛锦川建议的,舒适最重要。
“准考证、身份证、文具都带齐了?”王安梅第一千遍检查女儿的书包。
刘明达则不停地看表:“要不要再喝口水?饿不饿?”
爷爷奶奶也站在一旁,一个摇着蒲扇,一个捻着佛珠,嘴里念念有词。
这架势让刘晓艺既感动又好笑:“你们别这样,我压力更大了。”
考点大门开启的瞬间,刘晓艺回头看了眼家人。
刘爸爸挺直了腰板冲她竖起大拇指,刘妈妈红着眼圈却强装笑脸,爷爷奶奶一个劲地挥手。阳光下,他们的身影那么平凡,却又那么耀眼。
走进考场时,刘晓艺摸了摸胸前的玉佩,又按了按口袋里洛锦川送的橡皮。
监考老师正在拆封试卷,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翻页的沙沙声。
当第一张语文试卷传到手中时,她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太平洋彼岸斯坦福校园的青草香,闻到了北京广播学院演播厅的油墨味,闻到了玉江中学广播站老设备的金属气息......
所有这些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她重活一世最珍贵的记忆。
笔尖触到答题卡的瞬间,刘晓艺忽然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通向未来的钥匙——那个有洛锦川、有梦想、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高考在全国高三师生的严阵以待中圆满结束,考试后的休息时间过得飞快。
七月流火,北广的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刘晓艺站在邮局门口,手指微微发抖地拆开那个印着金色校徽的牛皮纸信封。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八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妈!爸!”她一路跑回家,连自行车都忘了骑,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脸上,“录取了!第一志愿!”
刘家超市顿时炸开了锅。王安梅一把抱住女儿,眼泪直接打湿了通知书;
刘爸爸手忙脚乱地点燃了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引得街坊邻居纷纷探头;连平时稳重的林阿姨都激动地打翻了货架上的酱油瓶,帮忙的雨也开心的叽叽喳喳。
“老刘家出大学生啦!还是北京的名校!”门口买菜大妈的大嗓门传遍整条街。
喜欢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请大家收藏:(m.183xs.com)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