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月的训练,刘晓艺的舞技有了长足进步。她不仅掌握了更多高难度动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身体表达情福
每个抬手,每个旋转,都蕴含着一段故事。
训练休息时,姑娘们三三两两坐在地板上喝水聊。
“晓艺,听你大二就要考六级了?”一个学姐问道,“大一下就考四级,太厉害了吧?”
刘晓艺擦着额角的细汗:“只是想试试,不一定能过。”
“得了吧,谁不知道你是我们社的学霸。”孟雨用肩膀撞了她一下,“昨我还看见你在后台背单词呢。”
大家笑作一团。舞蹈社的氛围总是这样轻松愉快,仿佛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在这里,刘晓艺不再是那个永远埋头苦读的学霸,而只是一个热爱舞蹈的普通成员。这种身份的转换让她感到放松和快乐。
周六上午三个时的训练通常最为艰苦。有时是一个动作反复练习几十遍,直到每个饶肌肉都记住那种感觉;有时是排队形,来回调整直到视觉效果完美。
“很好!这次很棒!”当大家终于完整无误地跳完全舞后,秦雨薇满意地鼓掌,“休息十分钟,然后再来一遍巩固。”
姑娘们瘫倒在地板上,喘着气却脸上带笑。刘晓艺靠在镜墙上,感受着心跳慢慢平复。她喜欢这种竭尽全力后的疲惫感,真实而充实。
“看你跳得这么好,谁能想到半年前你还是个新手呢。”秦雨薇坐在她身边,“考虑过以后专攻舞蹈吗?”
刘晓艺摇摇头,眼睛却亮着:“舞蹈是我的热爱,但新闻是我的梦想。也许将来我可以做一个舞蹈类的节目,把两种爱好结合起来。”
秦雨薇赞赏地拍拍她的肩:“这个主意棒极了!”
训练结束,刘晓艺匆匆冲了个澡,换上干净衣服,又将湿发挽成髻。
下午一点半,她准时出现在图书馆的“专座”上,打开英语六级真题集,仿佛从未离开过。
这种高强度、多线程的生活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刘晓艺。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埋头苦读的高中女生,而是一个懂得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如何在不同场合展现不同面貌的大学生。
她的眼神中多了自信与从容,身姿更加挺拔优美,连走路都带着舞者的轻盈福偶尔,在夜深人静之时,刘晓艺会站在宿舍阳台上,望着远处的灯火,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太过匆忙。
但每当这种念头浮现,她就会想起自己的目标——出国交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以及,与洛锦川并肩看风景的约定。
于是第二清晨,她依然会准时起床,站在洗漱台前,开始那精密的15分钟化妆程序,然后精神饱满地迎接新一的挑战。
她的大学时光如同一支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动作都有其意义和位置,既有高强度学习的快节奏,也有社团活动的舒展与优美,还有那些独处时光的宁静与沉淀。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刘晓艺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在阳光与风雨中悄然伸展枝桠,等待着某一绽放出令人惊叹的花朵。
而她不知道的是,远在加州费城的洛锦川,将为她的成长和变化而感到骄傲不已。
秋高气爽,银杏果开始结果,北广校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
操场上旌旗招展,人头攒动,广播里不断播报着各项比赛的准备通知和激昂的进行曲,空气里弥漫着青春拼搏的气息。
刘晓艺坐在班级的看台区域,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主席台旁那间专业搭建的广播站。
那里是运动会的资讯中枢,几个熟悉的身影正戴着耳机,手握话筒,用清晰悦耳、充满激情的声音播报赛况、朗读加油稿。那是校园广播台的成员。
她听着那些或沉稳、或甜美的声音,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羡慕与渴望。
那里本该是她最向往的地方,是她选择这个专业的初心所在。
然而,她清楚地知道,现在的自己,还没有资格踏入那个领域。
在北广,校园广播台、电视台以及校报编辑部,与其他所有的兴趣社团截然不同。它们并非开学时在路边支个摊子、热情招新的普通学生组织。
这些地方是未来传媒精英的孵化器,是广播传媒专业学生们挤破头也想进去镀金、积累实战经验的顶级平台。
它们的门槛极高,招新从不公开进行,几乎完全依赖于专业老师的内部推荐和极其严格的内部选拔。
原因无他,资源有限,竞争残酷。整个广播专业大一两个班,近八十名学生,每学期能进入这些核心媒体社团的名额,屈指可数。
据,广播台今年给大一新生的名额,只有三个。这意味着,八十人中的七十七人,在第一年都将被拒之门外。
这三个名额的分配方式简单、粗暴,却也相对公平——完全取决于大一上学期的综合成绩排名。
年级前三,自动获得入场券。这不是兴趣的较量,而是实力的硬碰硬。
刘晓艺深吸一口气,将目光从广播站收回。她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入学成绩,她是年级第五,这个起点不算低,证明了她的基础和学习能力。
但第五,意味着她不在那安全的“前三”庇护所内。她的前面,还有四个同样优秀,甚至可能更优秀的同学。
她的同学们,无一不是怀揣着对播音主持的热爱与梦想考入这里的。许多人从就是学校的广播站骨干,甚至有人也和她一样参加过省级、国家级的朗诵演讲比赛并获奖。
与他们相比,刘晓艺觉得自己除了那份炽热的热爱和还算不错的成绩外,似乎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
她没有气馁。洛锦川早已在她骨子里刻下了“行动优于空想”的准则。
优势不是等来的,是拼出来的。
既然规则是成绩排名,那就先把成绩提升到无可指责的高度。
她的学习计划变得更加精密和有针对性。图书馆的“专座”几乎成了她的第二个寝室。
她不仅满足于理解课本知识,更会去翻阅大量的专业期刊,研究国内外最新传媒案例。
她发现,洛锦川过去锻炼她的那些能力——快速搜集信息、分析热点、策划专题、应变思考——在大学的专业学习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一次《广播电视概论》的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即兴评述的课堂练习,题目是“如何看待当下日益流行的点播媒体对传统广播电视的冲击”。
许多同学还停留在“冲击很大”、“是挑战也是机遇”这类泛泛而谈的层面。
轮到刘晓艺时,她略一思索,便条理清晰地阐述起来。
她从技术革新、用户习惯变迁、内容生产模式、广告营收结构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甚至引用了洛锦川邮件中偶尔提及的国外Netflix等平台的早期发展模式作为案例;
提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或许才是出路”的观点,并简要构思了一个传统电台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的策划案雏形。
她的发言不仅逻辑清晰,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一种超前的行业洞察力和策划能力。
老师眼中闪过明显的赞赏,课后还特意叫住她,推荐了几本延伸阅读的书目。
这件事在班里悄悄传开。刘晓艺感觉到,周围同学看她的目光有了一些变化。那种暗暗较劲的氛围更加明显了。
她知道,自己已经被视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对手。但她心态放得很平。“保三争二”,这是她给自己定的目标。
确保稳住前五的优势,冲刺前三,甚至瞄着第二的位置努力。她不给自己“必须第一”的窒息压力,那反而会适得其反。
她要做的,是持续地、稳定地输出努力,精准地提升自己的薄弱环节。
喜欢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请大家收藏:(m.183xs.com)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