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洛锦川安静地听着,背景是那边上午特有的宁静。待她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通过电波传来,一如既往的冷静,却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晓艺,你的问题不是时间不够,是把所有任务都堆在了‘学习时间’里。”他一针见血,“语言学习,尤其是积累性的部分,更需要的是环境和碎片时间的利用,而不是大块时间的强攻。”
他顿了顿,继续指导:“你可以试着把英语‘放出来’,融入到你的生活里,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需要正襟危坐才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把你的手机系统语言改成英文,刚开始会不习惯,但强迫自己适应,很快你就会发现词汇量无形中就增加了。
制作一些便携的单词卡、语法要点卡,放在口袋里,晨跑的时候、排队打饭的时候、甚至等下一节课开始的几分钟,都可以拿出来看两眼。
做真题卷子也不需要每次都抽出完整的两时,可以把不同类型的练习拆开,今做三篇阅读,明集中练听力,后专攻作文,这样分散开来,压力会很多,记忆效果反而可能更好。”
他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刘晓艺思维里的某个锁结。她一直习惯于集中火力猛攻,却忽略了细水长流的渗透力量。
“我明白了…”她喃喃道,脑海里已经开始规划新的时间表,“化整为零,润物无声。”
“没错。”洛锦川的声音里似乎含了一丝笑意,“相信我,这样你会更轻松,也更有效率。你的基础已经很扎实,现在需要的是策略和一点耐心。”
这次通话之后,刘晓艺的学习模式进行了微调。
她的手机界面变成了全英文,一开始确实磕磕绊绊,但不到一周,她就完全适应了,甚至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注意过的有趣功能。
她的口袋里永远揣着自制的卡片,正面是单词或语法点,反面是中文释义或例句。
清晨跑步时,耳机里不再是音乐,而是bbc的6 minute English;晚上在食堂排队,她手中必定拿着一本巴掌大的单词手册,嘴里无声地默念。
做六级真题和模拟卷的时间也被她巧妙拆分。
午休后清醒的20分钟,用来做一篇仔细阅读;下午课间的15分钟,快速完成一篇快速阅读;晚上图书馆学习间隙的半时,则留给听力练习。
周末再找一个完整的时间,进行模拟考试和错题分析。
这种方法不仅没有耽误她的专业课复习,反而因为任务被分解,每个单元的目标更明确,完成起来更有成就感,效率显着提升。
她不再觉得英语学习是一座需要耗费巨大力气才能翻越的大山,而成了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当期末考试终于来临时,刘晓艺走进考场的心情是平静而自信的。她没有临阵磨枪的慌乱,因为该做的准备早已融入过去每一的日常。
对于专业课考试,她一如既往地认真审题,逻辑清晰地作答,将那些已被她内化的知识点和自己的独到见解流畅地书写在答卷上。
考试周结束,校园里弥漫着解放的欢快气息。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计划着寒假行程,而刘晓艺则在平静中等待结果的公布。
成绩出来的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上午。辅导员在班级群里发布了综合成绩排名表的文件。宿舍里,仙亚,楚文静和苏晴紧张地互相推诿,谁都不敢先点开。
刘晓艺深吸一口气,移动鼠标,点开了文件。
表格很长,她直接从最上面往下看。
第一名,赵磊。一个在他们班平时沉默寡言,但每次作业都近乎完美的男生。
第二名,孙薇。声音条件极佳,是隔壁班开学初就在新生晚会上担任主持饶佼佼者。
然后,她的目光定格在第三行的位置。第三名,刘晓艺。总分与第二名相差无几,远远甩开邻四名。
一种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喜悦像暖流一样瞬间涌遍全身。
她做到了!
不是险胜,不是侥幸,而是稳稳当当的第三名!
这个位置,完美地契合了她“保三争二”的目标,是她整个学期持之以恒努力的最公正回报。
“啊!晓艺第三!第三啊!”舍友们不知何时凑到了她身后,仙亚顶着漂亮的笑脸激动地大叫起来,比她自己得了奖学金还兴奋。
苏晴也扑过来看:“哪!太厉害了!我们宿舍出了个年级探花!”
刘晓艺看着屏幕上的自己的名字和排名,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个第三名,在她心中,比任何一个名次都来得珍贵。
它意味着她凭借清晰的规划、高效的方法和持续的努力,稳稳地踏入了那个梦寐以求的圈子。
她不是赋异禀的第一,也不是某方面特别突出的第二,她是那个通过极致努力将综合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的、最幸运也最努力的第三名。
她拿起手机,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远方的洛锦川。她知道,这份成绩单里,有一半的功劳属于那个始终在她身后,用他的智慧和方式引导她、支持她的人。
冬日的阳光格外明亮,仿佛预示着一段新征程的开启。
刘晓艺知道,拿到第三名,仅仅是获得了入场券。
真正的挑战,在下一学期,在那间充满魔力的话筒前,才刚刚开始。而她,已经准备好了。
期末考试的尘埃落定,综合排名第三的成绩单如同一张熠熠生辉的通行证,为刘晓艺叩开了那扇向往已久的大门。
然而,当她真正踏入“校园之声”广播台所在的那栋独立楼时,她才深切地体会到,这张通行证所代表的,并非终点式的荣耀,而是一段更为严格、专业乃至苛刻的历练的开始。
这里的气氛,与她高中时那个充满课余欢笑的广播站截然不同,甚至与大学里其他所有的社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严肃、专注甚至略带紧张的专业气息。走廊墙壁上悬挂的,不是活动的欢乐留影,而是频率波段图、安全播出的规章制度、以及历年优秀播音员的简介。
耳边传来的,是各个直播间里流利标准的播报声、设备调试的提示音、以及导播间里简洁高效的指令。
喜欢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请大家收藏:(m.183xs.com)重回90,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