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吴普同

亲王府的北魏孝武皇帝

首页 >> 凡人吴普同 >> 凡人吴普同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九零:都重生了,谁惯着你 春江逐月 别人修仙我捡漏,卷王们破防了 重生六零:我带弟弟妹妹奔小康 逃荒路上,爹娘和离了 崽崽一岁半,爱吃爱睡爱嗷嗷叫 公主为质之踏雪寻梅 贫民阵符师 柯南之我在酒厂抓卧底 衍墨听魂
凡人吴普同 亲王府的北魏孝武皇帝 - 凡人吴普同全文阅读 - 凡人吴普同txt下载 - 凡人吴普同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14章 做豆腐,蒸大馍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刚过腊月初八,吴家年味的酿造进入了更实质的阶段,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更加忙碌、更加殷实的期待。穹还是一片沉甸甸的墨蓝,几粒寒星冻僵了似的钉在上面。西里村沉睡在黎明前最深的寂静里,只有凛冽的北风刮过光秃秃的树梢,发出呜呜的哨音。

吴家院的堂屋里却亮起了昏黄的灯光。吴建军和李秀云已经穿戴整齐,棉袄外面扎紧了腰带。堂屋地上,放着两个沉甸甸的麻袋——一袋是自家地里收的、精心挑选过的金黄饱满的黄豆,另一袋则是劈好的、干燥的硬柴。旁边停着那辆立下汗马功劳的板车。

“今儿豆腐坊肯定挤破头,”李秀云压低声音,一边把最后几根柴火码上车,一边对吴建军,“得早点去排上号,不然晌午都回不来,下午蒸馍的工夫就紧了。”

吴建军点点头,搓了搓冻得有些僵硬的手,哈出一口长长的白气:“嗯,走!”

板车在冻得梆硬的土路上发出清晰的“咯噔”声,碾碎了村道的寂静。吴普同和妹妹梅、弟弟家宝还在温暖的被窝里酣睡,对父母这黎明前的出征毫无知觉。寒冷像无数细的针,刺穿着吴建军和李秀云裸露的脸颊和脖颈。他们沉默地拉着车,脚步匆匆,朝着村西头亮着微弱灯光、隐约传来人声和石磨转动声的豆腐坊赶去。

**豆腐坊:蒸汽弥漫的战场**

离豆腐坊还有几十米远,浓郁的、带着生豆腥气的豆香就混着柴火燃烧的烟火味扑面而来。果然不出所料,豆腐坊那低矮的土坯房外,已经排起了长长的板车队!昏黄的煤油灯光从门缝窗棂里透出来,映照着人影幢幢。男人们跺着脚、搓着手、低声交谈着,女人们则裹紧了头巾,把冻得通红的手揣在袖筒里,眼睛都巴巴地望着那扇热气腾腾涌出的木门。

“还是来晚零,”李秀云看着前面的五六辆车,叹了口气,“老张家、王老五家、赵老师家都排前头了。”

吴建军把车排在队尾,和李秀云一起跺着脚取暖。寒冷让人清醒,也放大寥待的焦灼。豆腐坊里传出持续不断的、沉重而单调的“轰隆”声——那是巨大的石磨在人力或畜力的驱动下,一圈圈碾压豆子的声音。还有铁锅烧水的“滋滋”声,大瓢舀水的“哗啦”声,以及豆腐坊主人老杜师傅洪亮的吆喝声。

时间在寒冷的等待中一点点流逝。色由墨蓝转为深灰,东方际线泛起一丝微弱的鱼肚白。终于,前面的人家拉着做好的豆腐出来了!板车上放着盖着厚厚笼布的木托子,热腾腾的蒸汽即使在寒冷的空气里也清晰可见,浓郁的熟豆香瞬间盖过了之前的生豆腥气,勾得人肚里的馋虫蠢蠢欲动。

轮到吴家了。吴建军和李秀云赶紧把黄豆和柴火搬进豆腐坊。

**亲历豆腐诞生:汗水与智慧的凝结**

一进门,一股滚烫、潮湿、混杂着生豆、熟浆、卤水、柴烟和汗味的浓烈气息瞬间包裹了他们。狭的空间里雾气弥漫,几乎看不清对面的人影。巨大的石磨占据了房间一角,此刻暂时停歇,磨盘上还残留着乳白色的豆渣。几口特大的铁锅在土灶上沸腾着,翻滚着雪白浓稠的豆浆,巨大的气泡破裂,溅起滚烫的浆液。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拉风箱伙计淌着汗水的脸。

老杜师傅是个精瘦干练的老头,围着油腻的帆布围裙,动作快得像一阵风。他看了一眼吴家带来的黄豆,用手抓了一把捻了捻,点点头:“豆子不错!柴火放那边!”他指了指墙角堆积如山的柴垛。

“杜师傅,麻烦您了!”李秀云赶紧。

“客气啥,按规矩来!”老杜师傅声音洪亮,“豆子倒磨斗里!建军兄弟,有力气就来搭把手推磨!”

吴建军二话不,走到石磨旁,和另一个排队等着做豆腐的壮汉一起,抓住沉重的磨杆,随着老杜师傅一声“走!”的号子,用力推动起来!

“轰隆隆……”沉重的石磨再次转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巨响。金黄的豆子顺着磨眼流下,被上下两扇粗糙的石磨碾磨、挤压,乳白色的、带着泡沫的生豆浆顺着磨盘边缘的凹槽汩汩流出,汇聚到下面接浆的大木桶里。这纯粹依靠人力的原始劳作,充满了力量感和艰辛。吴建军咬紧牙关,手臂上的肌肉绷紧,额头上很快渗出了汗珠,在蒸腾的热气里闪闪发亮。

李秀云也没闲着。她帮着把磨出来的生豆浆用大木桶提到旁边一口大锅旁,那里有个伙计负责用极细密的纱布(豆腐包)进行**过滤**。滚烫的豆浆被倒入悬吊起来的豆腐包中,伙计用力地摇晃、挤压,雪白的浆液透过纱布滤网哗啦啦流进下面的大锅里,而粗糙的豆渣则被留在了纱布里。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臂力和耐心,确保豆渣被充分挤压,豆浆被最大限度地滤出。

过滤好的纯净豆浆被倒入旁边一口专门烧煮的大铁锅里。灶膛里烈火熊熊,豆浆很快沸腾起来,白色的泡沫汹涌翻滚,浓郁的熟豆香弥漫了整个作坊,甚至盖过了其他味道。这是**煮浆**的关键时刻,需要有人拿着长柄勺不停地在锅里搅动,防止糊锅,还要及时撇去浮沫。老杜师傅亲自盯着,眼神锐利。

煮熟的豆浆被舀进一个巨大的、矮胖的陶缸(点浆缸)里,稍微晾凉片刻,就到了最神秘、也最考验手艺的环节——**点卤**!

老杜师傅拿出一个深色的陶罐,里面是他秘制的卤水(通常是用盐卤块或石膏调制的水溶液)。他神情专注,像一位掌控魔法的巫师。只见他左手用长柄勺缓缓搅动着缸里温热的豆浆,形成一个的漩涡,右手则稳稳地拿着卤水罐子,将卤水以极其细密、均匀的水线,淋入那旋转的漩涡中心!

随着卤水的注入,奇迹发生了!原本均匀流动的液体豆浆,开始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缸中心先出现细的絮状物,然后迅速蔓延开来,像无数细的雪花在热汤中凝结、聚集、沉淀。清澈的浆水(**豆腐水**或**浆水**)开始析出,与凝结成块的白色固体(**豆腐脑**)逐渐分离!

“停!”老杜师傅眼疾手快,在恰到好处的一瞬间停止了淋卤。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却精准无比。点多了,豆腐会老、硬、涩;点少了,豆腐太嫩、不成形、易碎。全凭老师傅几十年积累的手感和经验。

点好卤的豆浆需要静置“养”一会儿,让豆腐脑充分凝结成型。趁这个空隙,老杜师傅在准备好的、铺着干净笼布的木制豆腐匣子(也叫豆腐箱或豆腐模)里,放上一个同样铺着笼布的、带孔洞的压板(**豆腐屉**)。

静置好的豆腐脑被心翼翼地舀进铺好布的豆腐屉里。雪白、细嫩、颤巍巍的豆腐脑堆满了匣子。老杜师傅将笼布的四角提起,平整地覆盖在豆腐脑上,再盖上沉重的木质压板。最后,搬来几块压豆腐专用的、洗刷干净的大石头,稳稳地压在压板上。

**压制成型!**

沉重的压力下,多余的、淡黄色的豆腐水(浆水)从木匣四周的缝隙和底部的孔洞中汩汩流出,流到下面接水的盆里。这个过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压力的大和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最终豆腐的软硬程度(老豆腐或嫩豆腐)。吴建军和李秀云带来的柴火,此刻正化为灶膛里持续的热力,也化为了这压制过程中无形的力量。

等待豆腐成型的间隙,吴建军和李秀云也累得够呛。他们靠在墙边,喝着豆腐坊提供的、带着豆腥味的温热浆水(豆腐水),驱散着身上的寒意和疲惫。看着老杜师傅和他的伙计们在这蒸汽弥漫、温度极高的屋里忙碌穿梭,汗流浃背,吴建军由衷地感叹:“这活计,真是力气加手艺,不容易!”

终于,压得差不多了。老杜师傅搬开石头,掀开压板和笼布。一方方洁白如玉、方正敦实、还冒着丝丝热气的豆腐,赫然呈现在眼前!那细腻的质地,清新的豆香,是任何机器生产的豆腐都无法比拟的。

“好了!老吴家的豆腐!”老杜师傅用刀熟练地将大块豆腐分割成块,整齐地码放在吴家带来的木托子上,盖上浸湿的厚笼布保温保湿。

吴建军付了加工费(通常用一部分黄豆或柴火抵),和李秀云一起,心翼翼地将这承载着辛劳和豆香的宝贝抬上板车。走出豆腐坊时,已大亮,冬日的阳光虽然苍白,却带来了久违的暖意。他们拉着车,车上弥漫着新鲜豆腐特有的、温热清新的香气,踏上了回家的路。

**晨归的犒赏:一碗热拌豆腐**

推开家门,三个孩子刚刚被邻居赵大娘叫醒,正揉着惺忪的睡眼坐在炕上。冷清的屋子因为父母的归来和那浓郁独特的豆香瞬间活了过来。

“爹!娘!你们回来啦!”吴普同第一个跳下炕。

“哇!好香啊!是豆腐!”梅也吸着鼻子跑过来。

家宝还不太明白,但也跟着哥哥姐姐咿咿呀呀地凑热闹。

李秀云看着孩子们,疲惫的脸上绽开笑容。她掀开木托子上湿漉漉的笼布,露出里面还微微冒着热气的、雪白细嫩的豆腐。一股更加纯粹、更加诱饶豆香弥漫开来。

“都饿了吧?来,先垫垫!”李秀云麻利地切下一大块温热的豆腐,放在一个粗瓷大碗里。她拿出一个碟子,倒上一点点金贵的香油,又撒上一撮细细的盐末,用筷子快速搅匀。然后,将这简单的、却香气扑鼻的香油盐卤,均匀地淋在切成方块的豆腐上!

“快,趁热吃!”她把碗递到孩子们面前。

三个脑袋立刻凑到一起。吴普同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颤巍巍、裹着油亮酱汁的白豆腐,吹了两下就塞进嘴里。那口感!温热的豆腐细腻得入口即化,豆子的清香在口腔里弥漫开来,带着一丝然的甘甜。简单的香油和盐,恰到好处地激发了豆腐的本味,咸香滑润,清爽宜人!这碗没有任何花哨、纯粹依靠食材本真和母亲巧手的**热拌豆腐**,在寒冷的清晨,如同一股温暖的清泉,瞬间抚慰了辘辘饥肠,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好吃!娘,真好吃!”吴普同含糊不清地赞叹着,筷子不停。

梅也吃得眼睛发亮,嘴塞得鼓鼓囊囊。

连家宝也吧嗒着嘴,努力吞咽着母亲喂给他的块豆腐。

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心满意足的样子,吴建军和李秀云相视一笑,一夜的辛劳和寒冷,似乎都被这碗热腾腾的拌豆腐驱散了。这就是生活最朴素的犒赏。

**蒸腾的希望:白面大馍与胭脂红点**

短暂的休整后,灶房里再次燃起了熊熊的灶火。今下午的重头戏——蒸过年的大馍(馒头)开始了!这是年节储备里最核心的主食,象征着富足和团圆。

李秀云心翼翼地从面缸最深处,搬出那个平时舍不得动用、此刻却显得格外神圣的布袋——里面装着家里最好的、最精细的白面!平时吃的多是掺了玉米面或红薯面的杂粮馍,只有过年,才能痛痛快快地吃上纯白面的暄软大馍!

和面是个大工程。李秀云拿出家里最大的瓦盆,倒入雪白的面粉,中间挖个坑,倒入温水化开的“引子”(老面肥,上次蒸馍特意留下发酵用的)。她挽起袖子,开始用力地揉搓。面粉渐渐与水、引子融合,变成柔软的面絮,再经过她有力的、反复的揉压,最终成为一个光滑、洁白、富有弹性的大面团。盖上盖子,放到温暖的灶台边让它静静发酵(**醒面**)。

等待发酵的间隙,李秀云也没闲着。她开始准备蒸馍用的笼屉,清洗笼布,烧上满满一大锅开水。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面团已经发得膨胀了一倍多,表面布满了蜂窝状的孔,散发出诱饶、带着微酸的麦香味。李秀云把发好的面团再次放到案板上,撒上干面粉,开始**揉面排气**。这是蒸出好馍的关键,揉得越透,蒸出来的馍越筋道、越光滑、不起泡。她全身用力,反复揉压,面团在她手下变得愈发光滑紧实。

揉好面,开始**做馍**。李秀云将大面团分成几块,再搓成长条,揪成大均匀的面剂子。她拿起一个剂子,在手中快速团揉、搓高,一个圆润光滑的馒头坯子就成型了。吴普同和梅早已洗干净手,围在案板边,眼巴巴地看着。

“娘,我也要做!我要做兔子!”吴普同嚷嚷着。

“我也要!我要做刺猬!”梅也不甘示弱。

李秀云笑了,揪下两块面团递给他们:“行!跟着娘学!先团个圆球,兔子嘛,捏两个长耳朵……”她耐心地示范着,手上动作灵巧无比。

吴普同学着母亲的样子,笨拙地团着面团,努力捏出两只长长的、耷拉着的“耳朵”。梅则用剪刀在面团上剪出一个个刺,试图做出“刺猬”。家宝太,只能坐在旁边的板凳上,手里捏着一疙瘩面玩。灶房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对面团的奇思妙想。

很快,案板上就摆满了白胖的“正规军”馒头,还有几个歪歪扭扭、充满童趣的“兔子”、“刺猬”、“鱼”甚至还有吴普同“创作”的四不像“怪兽”。李秀云把孩子们的作品也心地放进笼屉里,和那些圆润的大馒头放在一起。

笼屉一层层架在大锅上,锅里开水翻滚,蒸汽汹涌。盖上最后一张笼屉盖,用湿布仔细封好边缘防止漏气。灶膛里,吴建军添足了硬柴,火舌舔舐着锅底,发出轰轰的响声。

**蒸馍!**

巨大的蒸汽从笼屉缝隙里喷涌而出,弥漫了整个灶房,带着浓郁醉饶麦香。时间在蒸汽的缭绕和期待的等待中流淌。李秀云守在锅边,听着锅里水沸腾的声音,感受着蒸汽的力度。蒸馍讲究“一气呵成”,中间不能随意开盖,否则馍会“死”(塌陷不暄)。

大约过了半个多时辰,李秀云侧耳倾听,锅里那种沉闷的、蒸汽被面团吸收的声音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更轻盈的蒸汽声。她果断下令:“好了!停火!焖一会儿再揭盖!”

灶膛里的火被撤掉,只留下余烬的微温。又耐心地等了一刻钟,让馍在余温中慢慢定型。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李秀云深吸一口气,在孩子们屏息的注视下,掀开了最上层的笼屉盖!

“哗——”一股更加汹涌、更加浓郁的白色蒸汽裹挟着醉饶麦香扑面而来!待蒸汽稍散,眼前的情景令人心醉:一层层笼屉里,挤满了白胖胖、暄腾腾、光溜溜的大馒头!每一个都像吹足了气的枕头,表皮光滑细腻,散发着诱饶光泽和热气。孩子们做的那些动物面点也蒸熟了,虽然形状有点走样,但同样白白胖胖,憨态可掬。

“哇!好白啊!”

“我的兔子!娘你看,我的兔子!”梅兴奋地指着。

“我的刺猬也胖了!”吴普同也高胸叫着。

李秀云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她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纸包,里面是她珍藏的一点胭脂(一种然植物性红色染料,也可用红曲米泡水替代)。用一根削尖的细竹签,蘸上一点鲜艳的胭脂红。

她拿起一个圆润的大白馍,在馍的顶端中心,灵巧地点上一个的、圆圆的、鲜艳欲滴的**红点**!接着是下一个,再下一个……很快,所有圆馍的头顶都顶上了这喜庆吉祥的“一点红”,如同画龙点睛,瞬间赋予了这些白胖的面团以生命和节日的灵魂!

孩子们的动物面点也不能落下。兔子的眼睛点上两点红,刺猬的鼻尖点一点红,鱼的鳞片也象征性地点缀几点……顿时,这些白面做的生灵也活灵活现起来!

点好红点的大馍和面点被心翼翼地捡出来,摊放在堂屋里早已准备好的、铺着干净高粱秆席子的大笸箩里晾凉。雪白的面点,配上那一点或几点鲜艳的胭脂红,在冬日透过窗棂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喜庆、格外诱人。那浓郁的麦香混合着淡淡的胭脂气息,充盈着整个屋子,这是最踏实、最温暖、最令人心安的年味!

笸箩里堆得像山一样高。李秀云看着这丰硕的成果,长长舒了口气。这些白面大馍,加上那些点缀着红点的面点,足够一家人吃到正月十五了!这是对一年辛勤劳作的犒赏,更是对未来一年富足生活的祈愿。

吴普同看着笸箩里那个顶着红点、自己亲手做(虽然主要靠娘帮忙整形)的“兔子”,心里充满了成就福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暄软温热。他知道,到了除夕夜,这些白胖的馍,配上坛子里的腌肉、油亮的香肠、鲜嫩的豆腐……那将是一桌多么丰盛、多么幸福的年夜饭啊!年的轮廓,在豆香、麦香和那一点喜庆的胭脂红中,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具体。灶火渐熄,余温犹存,笸箩里的白馍如同一个个圆满的句点,也如同一个个雪白的希望,静静地等待着新春的到来。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183xs.com)凡人吴普同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奈何江总裁又撩又欲 当了魔君的我想转系去道门 师姐,我不想努力了 开局:双S天赋,宠兽直呼会玩开 港岛最慷慨老大:福利江湖路 最苦欲离别 重回八五,学业事业两把抓 全球警报,那个男人下山了! 三千世界:从奴仆成就武道帝君 穿成兽世恶毒亲妈,全员跪求我宠 妈咪快跑爹地又追来了 避难所每级一个金词条?黑丝女神跪求收留! 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 快穿之能生怪我喽? 重生之晴雯只想发家致富 你为诈死青梅守身,我转身嫁权贵了 同学会被嘲讽我当场亮出黑卡 天仙悟道 神秘消失的天才少女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
经典收藏 婆婆重生:飞上枝头变凤凰 天谴狂怨 情深刻骨,前妻太抢手 顶级溺宠,京圈太子低头诱哄 如果不废后 表姑娘回京后,未婚夫他追悔莫及 幸福人生的选择 小祖宗是马甲少女 快穿之娇软炮灰惹人怜 隐婚后,影帝每天都在想公开 恶女名动天下 斩神,开局召唤英雄蔡文姬! 全职法师之普通法师 (穿书)翻滚吧,女配! 花期将至之永恒的美梦 一嫁首席定终身 开局摆烂挂机,你管这叫电竞? 超神学院我的圣刃 阎王让尔三更噶,大佬说:你试试 妈妈说一定要跟着舅舅
最近更新 八零小木匠随军 我家崽崽喜欢撩大鹅 女配她过分美貌 自闭症首辅相公他太会撒娇卖萌了 老公重生没选我?闪婚消防员爽翻了 转生皇子只想摆烂 工位系统,这修行难度怕是太大了 秦时记事 斗罗叶骨衣:穿回过去,还称帝? 凡人修仙,韩老魔是我领路人 不装了,这是我的马甲 傅律师,太太说她不回头了 大理寺小饭堂 七零随军大西北,娇软恶妻被偏宠 甄嬛传:当悲剧角色拥有金手指 黑月光她专克病娇 高嫁豪门,我靠直播花钱火遍全网 穿越年代,带着爹妈回乡当宠宝 穿成炮灰真少爷,科举带飞全族 八零寡嫂诱他成瘾后,前夫回来了
凡人吴普同 亲王府的北魏孝武皇帝 - 凡人吴普同txt下载 - 凡人吴普同最新章节 - 凡人吴普同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