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书比设备更重要,\"她在给方瑜的信中写道,\"知识才是真正的火种。\"
书籍的运输更加困难。每本书都要拆开封面,分页夹在普通商品中运输。最珍贵的那套《化学工程大全》,足足分了三十批才运送完毕。
与此同时,依萍还在南洋创办了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专门培养机械、化工方面的人才。许多毕业生后来都悄悄回国,成为建设中的骨干力量。
方瑜收到依萍的回信后,立即调整了工作方法。她将试验田转移到更隐蔽的山谷,对外只是普通的农业试验。
\"这些粮种太显眼了,\"她向农业专家解释,\"我们不能让外人知道它们的真正来历。\"
专家们虽然不解,但还是配合工作。他们将研究成果分散到不同的试验点,每处只负责一个环节,这样即使有人探查,也难以掌握全貌。
最让方瑜感动的是,当地农民也自发保守秘密。他们称这些高产作物为\"爱国粮\",收获后悄悄留种,互相传授种植经验,却从不对外张扬。
然而,危险还是在逼近。这日,一个陌生商人突然来到试验田,是要\"参观学习\"。
\"听你们这儿的庄稼长得特别好,\"商人笑眯眯地,\"我想投资农业,能不能取点样品回去分析?\"
方瑜立即警觉起来。她一边周旋,一边让助手悄悄去报信。赵明远带人赶来时,发现商人身上带着微型相机,已经拍下了不少照片。
\"是特务,\"赵明远检查后确认,\"专门来查南洋粮种的事。\"
这件事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他们更加心谨慎,重要资料都采用密写方式传递,连试验记录都用代号书写。
尽管困难重重,科技的种子还是在悄悄生根发芽。最先受益的是医疗领域,依萍送来的显微镜让一所乡村医院破荒地能开展病理检查。
\"太好了!\"老医生激动得手都在抖,\"以前只能凭经验猜,现在终于能确诊了!\"
更让人欣喜的是,那套制药设备很快发挥了作用。根据依萍提供的配方,国内生产出邻一批国产抗生素,虽然产量不高,但挽救了许多生命。
方瑜将这一切悄悄记录在一本特殊的日记里,用只有她和依萍才懂的密码书写。她相信,总有一,这些记载会成为历史的见证。
三年后的一个清晨,方瑜收到一个特殊的包裹。里面是套精美的绘图仪器,还有依萍的亲笔信:
\"见字如面。今遣昭儿习画,忽忆少时与你同窗之谊。附上新研药方,望惠及乡里。时局虽艰,然光明在前,望珍重。\"
方瑜轻轻抚摸那套绘图仪,想起在海大读书的时光。那时她们还是无忧无虑的少女,如今却各自在风雨中守护着家国梦想。
她展开药方,发现边缘用极细的笔迹写着一行字:\"新设备已启运,此次走滇缅线。\"
窗外,朝阳正冉冉升起。方瑜知道,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新的希望正在萌芽。
喜欢穿越摆脱苦情剧情请大家收藏:(m.183xs.com)穿越摆脱苦情剧情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