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依萍将秦昭叫到书房,郑重地交给他一个帆布书包:\"把这些书送到码头陈伯伯那里,一定要亲手交给他。\"
书包里装着几本普通的中学课本,但书页间夹着最新的内燃机设计图。这是秦昭第一次单独执行\"任务\",脸绷得紧紧的。
\"娘亲放心,\"他认真点头,\"昭儿一定完成任务。\"
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依萍轻声对身旁的秦凌:\"该让下一代接过担子了。\"
秦凌揽住她的肩:\"放心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年我们送回去的技术,已经在祖国生根发芽了。\"
他拿出一份最新收到的密报:利用他们提供的机床,沈阳第一机床厂已经能自主生产精密零件;上海制药厂的年产量突破十吨;农业科学院利用南洋粮种培育出三个新品种...
1955年初夏的一个清晨,依萍收到方瑜从北京寄来的厚信封。信纸是用科学院特制的稿纸写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
\"依萍钧鉴:见字如面。第一汽车制造厂已于上月奠基,所用机床多赖姐奔走所得;上海抗生素厂年产量已达十吨,可满足全国三成所需;新品种水稻已推广至全国,今年有望再创新高...\"
随信附着一张黑白照片:方瑜和赵明远站在新建的实验楼前,身后\"中国科学院\"四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赵明远鬓角已染霜白,但身姿依旧挺拔;方瑜眼角添了细纹,笑容却比年轻时更加从容。
照片背面有一行字:\"念当年南洋一别,已十载矣。今国家日新,汝之功不可没。\"
依萍将照片珍重地收进相册,这个相册里已经收集了无数来自祖国的喜讯:第一台拖拉机下线的照片、第一座长江大桥合龙的剪报、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设计草图...
窗外,南洋的雨声淅沥,秦昭正在书房朗读课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十岁的少年声音清朗,每一个字都读得认真。依萍静静听着,眼前浮现出这些年的点点滴滴:那些深夜绘制的图纸、那些冒险运输的设备、那些在空间里培育的粮种...
她提笔回信,在信末写道:\"科技兴国,永不止步。愿以我辈之努力,换中华之崛起。今寄上最新机床图纸,望善用之。另,昭儿已可担当些简单任务,后继有人,汝可安心。\"
秋收时节,依萍收到方瑜寄来的新米。这次不是几粒样品,而是整整一袋金黄的稻谷。随信还附了一本刚出版的《中国农业科学》,扉页上印着方瑜的研究论文。
\"娘亲,\"秦昭抓了一把米粒,\"这个米和照片上朋友吃的一样吗?\"
\"一样的,\"依萍温柔地笑着,\"今晚我们就吃这个米好不好?\"
晚饭时,米饭的香气弥漫整个餐厅。秦老大夫尝了一口,连连点头:\"好米!颗粒饱满,软糯适郑\"
秦昭吃得特别香,脸都快埋进碗里:\"方瑜阿姨真厉害!\"
依萍望着家人,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满足福这些年的风险与付出,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窗外月华如水,映照着南洋的万家灯火,也映照着远方祖国的锦绣河山。依萍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多的丰收还在后头。
喜欢穿越摆脱苦情剧情请大家收藏:(m.183xs.com)穿越摆脱苦情剧情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