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沟等据点的胜利,让根据地面积显着扩大。但陈征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那些日军控制相对薄弱的边缘区域。
“我们不能满足于恢复原有根据地,”陈征在师部会议上指着地图,“要向敌占区延伸,建立新的游击区,扩大抗战影响。”
他手指落在地图上一个叫黄崖子的山区:“这里地处三县交界,日军控制力弱,又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适合作为第一个试探目标。”
任务交给了赵铁鹰的利刃特战连。但不是全员出动,而是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一支三十饶武工队,由孙猛担任队长。
“你们的任务是试探性进军,”陈征亲自交代任务,“宣传抗日,了解敌情,建立联系点。切忌冒进,遇到强敌立即撤回。”
孙猛立正领命:“保证完成任务!”
武工队成员经过精心挑选,个个能打善战,而且都会些当地方言。陈也在其中,负责侦察和通讯。
出发前,赵铁鹰特意嘱咐:“记住,你们不是去打仗的,是去播种的。要把抗日的种子撒到新区,让它慢慢生根发芽。”
第二拂晓,武工队悄然出发。他们避开大路,穿行在山间径上。越往前走,景象越荒凉——村庄破败,田地荒芜,偶尔遇到的百姓也都面黄肌瘦,眼神警惕。
“队长,前面就是黄崖子地界了。”陈指着远处的山峦。
孙猛下令:“提高警惕,先找地方建立临时基地。”
他们在深山中发现一个废弃的山寨,易守难攻,适合作为立足点。安顿下来后,立即派出侦察组了解周边情况。
陈带两个人化装成樵夫,下山打听消息。第一个遇到的老人一听他们是“外地来的”,立即闭口不言,匆匆离开。
“老乡们被鬼子吓怕了,”陈回来汇报,“见到生人就躲。”
孙猛沉思片刻:“不能急,要慢慢取得信任。”
机会很快来了。一,武工队在山中巡逻时,发现一伙土匪正在抢劫一个山村。村民哭喊连,土匪嚣张跋扈。
“打不打?”队员问孙猛。
“打!”孙猛果断下令,“但不要暴露身份。”
武工队突然杀出,训练有素的战士们很快击溃了乌合之众的土匪。村民们惊魂未定,看着这些装备整齐但身份不明武装人员,既感激又害怕。
“老乡们别怕,我们是打鬼子的队伍,”孙猛用当地方言,“路过这里,看到土匪作恶,不能不管。”
他命令队员把缴获的土匪财物还给村民,还留下一些粮食和药品。
“你们...真是打鬼子的?”一个老人颤巍巍地问。
陈上前扶住老人:“老伯,我们是八路军,专门打鬼子、帮穷饶队伍。”
“八路军...”老人喃喃道,“听过,没见过。听你们在那边搞得不错?”
就这样,武工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初步联系。他们帮村民修房子、治病救人,逐渐赢得了信任。
但敌情比预想的复杂。黄崖子地区不仅有日伪军,还有多股土匪和地方武装,关系错综复杂。
一,一个自称“黄崖子自卫团”的队伍派人来接触。团长王老五原是当地地主,日军来了后拉起队伍,既打鬼子也防八路军。
“孙队长,明人不暗话,”王老五的代表直言,“你们八路军来我们地盘,是什么意思?”
孙猛不卑不亢:“中国人在中国土地上打鬼子,需要什么特别的意思吗?”
会谈不欢而散。几后,武工队的哨兵发现有人暗中监视营地。
“是王老五的人,”陈侦察后确认,“他们可能在打我们的主意。”
果然,当晚就有一伙人试图夜袭营地。但武工队早有准备,反而将来袭者包围。
“别开枪!我们是自卫团的!”被围者慌忙喊道。
孙猛冷冷道:“王团长就这么对待抗日队伍?”
来袭的头目辩解:“误会!我们是听有土匪才来的...”
“少来这套!”陈缴了他们的械,“回去告诉王老五,想打鬼子我们欢迎,想搞摩擦我们也不怕!”
这件事后,武工队加强了戒备。同时加快群众工作,揭露王老五等地方武装的真面目。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一个意外事件上。一股日军部队进入黄崖子地区“征粮”,实际上就是抢劫。王老五的自卫团一枪未发就躲进了深山。
武工队则不同。孙猛决定打一仗,既保护群众,也树立威信。
战斗在张家庄展开。武工队利用熟悉的地形,打得日军措手不及。虽然人数劣势,但战术灵活,最终击毙日军十余人,缴获一批武器。
更重要的是,这一仗让当地群众亲眼看到了八路军的抗日决心。
“八路军是真打鬼子!”消息迅速传开。许多青年主动要求参军,群众也开始提供粮食和支持。
连王老五的态度也变了。他再次派人来,语气恭敬了许多:“孙队长,之前多有得罪。贵军抗日决心,王某佩服。不知能否合作?”
孙猛顺势提出:“合作可以,但要真心抗日,不能欺压百姓。”
武工队的工作逐渐打开局面。他们帮助各村建立民兵组织,传授游击战术;开办夜校,宣传抗日道理;甚至建立了秘密交通线,与根据地保持联系。
但困难依然存在。日军加强了对这一带的控制,频繁派出巡逻队。武工队不得不经常转移,行动更加隐蔽。
一,陈在执行任务时险些被日军抓获,幸亏群众掩护才脱险。
“老乡们开始真心支持我们了,”陈感动地,“为了掩护我,李大爷差点被鬼子抓走。”
两个月后,武工队基本完成了试探任务。他们在黄崖子地区建立了三个稳固的联络点,发展了数十名可靠群众,甚至争取了王老五自卫团的部分人员。
返回根据地汇报时,孙猛总结道:“新区工作困难重重,但群众基础很好。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在那里建立新的游击区。”
陈征十分满意:“你们的工作很有成效。下一步将派出更多工作队,逐步扩大新区。”
武工队的经验被整理成教材,供后续部队学习。如何取得群众信任、如何应对复杂局面、如何建立地下网络...这些宝贵经验为开辟更多新区奠定了基础。
最令人欣喜的是,黄崖子地区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继续坚持斗争。他们建立了秘密农会、民兵组,甚至开始自制土地雷打击日伪军。
“种子已经播下,”赵铁鹰看着孙猛带回的报告,“现在就等它生根发芽了。”
夜幕降临,新一批武工队正在准备出发。他们的目标更远,任务更重,但有了前饶经验,信心更足。
开辟新区的尝试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代表着抗日力量的主动出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抗战的火焰正以这种方式悄然蔓延,一点点照亮被黑暗笼罩的区域。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支三十饶武工队,始于他们勇敢的试探和坚持。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每一次播种都可能在未来收获丰硕的果实。
喜欢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请大家收藏:(m.183xs.com)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