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万一二

首页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 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 风雪持刀人 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 穿越重生:我成为了公敌 重生后成了皇帝 三塑强汉 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 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水浒:开局西门庆,杀贼就变强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万一二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全文阅读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txt下载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4章 【周纪四】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起于甲子年(公元前297年),止于戊子年(公元前273年),总计二十五年。?

周赧王十八年(甲子年,公元前297年)?

楚怀王从秦国逃亡,试图回国。秦国发觉后,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抄路逃往赵国。当时赵武灵王(赵主父)正在代郡,赵国人不敢收留他。楚怀王又想逃往魏国,被秦国的追兵赶上,抓回秦国。

鲁平公去世,他的儿子姬贾即位,即鲁缗王(或文公)。

周赧王十九年(乙丑年,公元前296年)?

楚怀王在秦国生病,随后去世。秦国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哀怜他,如同悲悼自己的亲人一样。诸侯各国也因此对秦国不满。

齐国、韩国、魏国、赵国、宋国联合攻打秦国,军队抵达盐氏(今山西运城附近)后撤回。秦国割让武遂(今山西临汾附近)给韩国,割让封陵(今山西芮城附近)给魏国,以此求和。

赵武灵王巡视新占领的土地,于是离开国都,向西穿过代郡;在西河(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地区遇到楼烦王,并收编了他的军队。

魏襄王去世,他的儿子魏遫即位,即魏昭王。

韩襄王去世,他的儿子韩咎即位,即韩厘王。

周赧王二十年(丙寅年,公元前295年)?

秦国国尉(高级武官)司马错攻打魏国襄城(今河南襄城)。

赵武灵王联合齐国、燕国共同灭掉了中山国,将中山王迁徙到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赵武灵王回国后,论功行赏,实行大赦,设宴庆祝,全国欢饮了五。

赵武灵王封他的长子赵章于代郡,号称安阳君。安阳君赵章一向骄奢,内心不服他的弟弟(即赵惠文王赵何)。赵武灵王派田不礼做他的相国(辅佐官)。

大臣李兑对相国肥义:“公子章身强力壮而心志骄横,党羽众多且欲望极大,田不礼为人残忍好杀且骄纵狂妄。这两人凑在一起,必定会图谋叛乱。人有了野心,就会轻率谋划,只看到有利的一面,不顾及危害,祸乱不会太久就会发生。您责任重大而权势又强,正是动乱的源头和灾祸的焦点啊!您何不称病不出家门,把政权交给公子成(赵武灵王之弟,赵惠文王叔父),不要去做灾祸的阶梯,这不也很好吗?”肥义回答:“当初主父把大王(赵惠文王)托付给我时,嘱咐:‘不要改变你的法度,不要更改你的思虑,始终保持一心一意,直到你离开人世。’我郑重地拜受命令并记录在案。如今因为害怕田不礼作乱而忘记了我的承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大的变节呢?谚语:‘即使死人复生,活着的人也问心无愧。’我想保全我的诺言,哪能只想着保全自身呢!您对我有赐教,是一片忠心。虽然如此,我的誓言已在前,终究不敢背弃!”李兑:“好吧,您尽力而为吧!我恐怕只能见到您今年了。”(预言肥义活不过今年)完流着眼泪走了。李兑多次去见公子成,共同防备田不礼。

肥义对侍臣信期(高信):“公子章和田不礼表面上友善,实际上心怀恶意,在内讨得主父欢心,在外则施行暴虐。他们一旦假传主父命令发动政变,是很容易得手的。我现在非常忧虑这事,夜里睡不着觉,饿着也忘了吃饭,对盗贼出入(指叛乱者)不可不防备。从今以后,凡是有召见大王的命令,必须先让我见到本人,我将用身体先挡住(危险),确认没事以后大王才能进去。”信期:“好极了。”

赵武灵王让儿子赵惠文王朝会群臣,自己则在一旁观察。他看到长子赵章垂头丧气,反而向北称臣,屈居于弟弟之下,心中不免怜悯,于是想分割赵国,让赵章在代郡称王。这个计划还没决定下来就中止了。

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出游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住在不同的行宫里。公子章、田不礼趁机率领党徒发动叛乱,假传赵武灵王的命令召见惠文王。肥义先进入(叛军所在的宫殿),被杀。高信随即护卫惠文王与叛军作战。公子成和李兑从国都邯郸赶来,立即调集四邑的军队进入沙丘平乱,杀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歼灭了他们的党羽。公子成被任命为相国,号称安平君;李兑被任命为司寇(司法长官)。当时赵惠文王年纪尚,公子成和李兑实际掌握政权。

公子章被打败时,逃往赵武灵王居住的宫殿,赵武灵王开门接纳了他。公子成和李兑因此派兵包围了赵武灵王的行宫。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道:“因为追究公子章作乱的缘故,我们包围了主父的宫殿;即使现在撤兵,我们这些人也要被灭族了!”于是就继续包围下去,下令:“宫中的人最后出来的杀头!”行宫中的人全都跑了出来。赵武灵王想出来却办不到,又得不到食物,只好掏雏鸟(鷇)和鸟蛋充饥。三个多月后,赵武灵王在沙丘行宫活活饿死。直到确认赵武灵王已死,才向诸侯各国发出讣告。

当初,赵武灵王立长子赵章为太子。后来得到宠妃吴娃,非常宠爱她,好几年不出宫门。吴娃生下儿子赵何后,赵武灵王便废黜太子赵章,改立赵何为太子。吴娃死后,宠爱减退;赵武灵王又怜悯起原来的太子,想让他和赵何同时在赵国称王,犹豫未决,结果导致了这场祸乱。

秦国罢免了楼缓的丞相职务,由魏冉接任。

周赧王二十一年(丁卯年,公元前294年)?

秦国在解(今山西临猗西南)打败了魏国军队。

周赧王二十二年(戊辰年,公元前293年)?

韩国大将公孙喜联合魏国攻打秦国。秦国穰侯魏冉向秦王推荐左更(秦爵第十二级)白起代替向寿统率军队。白起在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大败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俘虏了公孙喜,攻占五座城邑。秦王于是任命白起为国尉(最高军事长官)。

秦王写信给楚王:“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将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希望大王整顿好军队,让我们痛痛快快地打一仗!”楚王十分害怕,只好再次与秦国讲和结亲。

周赧王二十三年(己巳年,公元前292年)?

楚襄王(楚顷襄王)到秦国迎娶王后(即秦女)。

司马光评论:? “秦国的无道真是太过分了!害死人家父亲(楚怀王)又强逼其子(楚顷襄王)结亲。楚国的衰弱也是多么可悲啊!忍下杀父之仇而与敌国通婚!唉!如果楚国的君主能掌握治国之道,臣子能任用得人,秦国即使强大,又怎能欺凌楚国呢!荀子对此论述得真好啊:‘治国之道,运用得当,即使方圆百里的国也能独立自主;运用不当,即使像楚国那样拥有六千里疆土,也只能被仇敌所奴役。’所以君主不致力于掌握治国之道,而只想扩张自己的权势,这正是他陷入危亡的原因。”

秦国丞相魏冉称病辞职,秦王任命客卿烛寿(或作烛寿)为丞相。

周赧王二十四年(庚午年,公元前291年)?

秦国攻打韩国,攻占了宛城(今河南南阳)。

秦国罢免了烛寿的丞相职务。魏冉重新出任丞相,被封在穰(今河南邓州)和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称为穰侯。秦王又封公子嬴市于宛城,公子嬴悝于邓(今河南漯河东南)。

周赧王二十五年(辛未年,公元前290年)?

魏国割让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地区四百里土地给秦国,韩国割让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地区二百里土地给秦国。

魏国的芒卯(孟卯)开始以善于使用诈术而受到重用。

周赧王二十六年(壬申年,公元前289年)?

秦国大良造(秦爵第十六级)白起、客卿司马错率军攻打魏国,抵达轵邑(今河南济源东南),夺取大城邑六十一座。

周赧王二十七年(癸酉年,公元前288年)?

冬季,十月,秦王(秦昭襄王)自称西帝,派遣使者尊立齐王(齐湣王)为东帝,想约定两国共同攻打赵国。

苏代从燕国来到齐国,齐王问他:“秦国派魏冉来送上帝号,你认为这事该怎么办?”苏代回答:“希望大王接受帝号但不要公开宣布。如果秦国称帝后,下各国安然接受,那时大王再称帝也不迟。如果秦国称帝后,下各国都厌恶反对,那么大王就不要称帝,以此来收拢下人心,这是极大的资本。况且,攻打赵国哪比得上攻打暴虐的宋国(桀宋)有利呢?如今大王不如放弃帝号以收拢下人心,发兵去讨伐暴虐的宋国;宋国一旦被拿下,那么楚国、赵国、魏国、卫国都会恐惧了。这样,我们在名义上尊崇了秦国,却让下各国憎恨它,这就是所谓的‘以谦卑获得尊荣’啊。”齐王采纳了苏代的建议,称帝两后就放弃鳞号。十二月,吕礼从齐国来到秦国,秦王也去掉帝号,重新称王。

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了杜阳(今陕西麟游西北)。

周赧王二十八年(甲戌年,公元前287年)?

秦国攻打魏国,攻占了新垣(今地不详,疑在山西垣曲附近)、曲阳(今河南济源西)。

周赧王二十九年(乙亥年,公元前286年)?

秦国大将司马错攻打魏国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魏国献出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求和,秦国驱逐安邑的居民,将他们送回魏国。

秦国在夏山(今地不详)击败韩国军队。

宋国发生怪事:有只鸟在城墙角落里孵出了一只大鸟(鹯鸟?或指异常现象)。太史占卜后:“吉祥。鸟生大鸟,预示宋国必定称霸下。”宋康王(宋偃王)大为高兴,起兵灭掉了滕国(今山东滕州西南),攻打薛国(今山东滕州东南);向东击败齐国,夺取五座城池;向南打败楚国,侵占三百里土地;向西又击败了魏军。宋国因此与齐国、魏国成列国,宋康王于是更加自信能称霸下。他想尽快完成霸业,便用箭射,用鞭子抽打大地,砍倒社稷神位并焚烧掉,以此显示威势令鬼神屈服。他在宫中通宵达旦饮酒寻欢,侍从在宫中高呼万岁,殿堂上的人接着应和,堂下的人又一齐应和,门外的人再跟着应和,以至于全国上下,无人敢不高呼万岁。下的人都称他为“桀宋”(像夏桀一样的宋王)。

齐湣王趁机起兵讨伐宋国。宋国百姓四散逃亡,城池无人防守。宋康王逃往魏国,后来死在温地(今河南温县)。

周赧王三十年(丙子年,公元前285年)?

秦王在宛城(今河南南阳)会见楚王,在中阳(今山西中阳)会见赵王。

秦国大将蒙武(蒙骜之父)攻打齐国,攻占了九座城池。

齐湣王灭掉宋国后,更加骄横。于是向南侵犯楚国,向西侵犯韩、赵、魏三国,还想吞并东周、西周,自立为子。

大臣狐咺(hu xuān)直言规劝,被齐湣王在檀台(齐国大道名)大街上斩首。大臣陈举直言进谏,被杀死在东闾(齐国城门名)。

燕昭王则日夜安抚教导百姓,使燕国日益富足强盛。于是与乐毅商议讨伐齐国。乐毅:“齐国继承了称霸的传统,地广人多,凭我们一国之力难以单独攻取。大王如果一定要讨伐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共同出兵。”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联络赵国,另派使者去联结楚国、魏国,并且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引诱秦国。各国诸侯都对齐湣王的骄横暴虐感到忧虑害伯,因此都争相合谋参与燕国攻打齐国。

周赧王三十一年(丁丑年,公元前284年)?

燕昭王动员全国兵力,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秦国大将尉斯离率领军队与韩、赵、魏三晋联军会合。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予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秦、魏、韩、赵四国联军进攻齐国。

齐湣王调集全国军队在济水西岸(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迎战。结果齐军大败。

乐毅让秦军、韩军先行撤回,分出魏国军队去攻占原来宋国的地盘,部署赵国军队去收复河间(今河北献县一带)。他自己则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追击齐军败兵。

谋士剧辛劝道:“齐国强大而燕国弱,我们是依靠诸侯的帮助才打败齐军。应该及时攻占齐国边境的城池来扩大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之利。如今大军经过城邑却不攻打,一味深入腹地以求名声,既无损于齐国,又无益于燕国,反而加深了齐国的仇恨,将来必定后悔。”乐毅回答:“齐王(湣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不与臣下商议,废黜贤良之士,信任谄谀人,政令暴虐,百姓怨恨。现在他们的军队已被击溃,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将背叛(齐王),祸乱从内部爆发,那样齐国就可以被我们攻取了。如果不乘此机会进攻,等到齐王悔悟以前的过失,改过自新,体恤臣下,安抚百姓,那就难以对付了。”于是继续挥师深入。

齐国果然陷入大乱,失去控制。齐湣王逃亡。乐毅率军进入齐国都城临淄,搜刮宝物和祭祀礼器,运回燕国。

燕昭王亲自到济水岸边慰劳军队,颁行奖赏,犒劳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留下来继续攻打齐国尚未投降的城邑。

齐湣王逃亡到卫国。卫国国君(卫嗣君)让出自己的宫殿给他居住,向他称臣并供给所需。齐湣王却傲慢无礼,卫国人气愤地攻击他。齐湣王只好离开卫国,投奔邹国、鲁国,仍然面带骄色,邹国人和鲁国人拒不接纳。他只好逃往莒城(今山东莒县)。

楚国派大将淖齿率军救援齐国,淖齿因此被任命为齐国丞相(实际控制)。淖齿想与燕国瓜分齐国土地,于是抓住齐湣王,历数他的罪状:“千乘(今山东高青)、博昌(今山东博兴)之间,方圆几百里,降血雨沾湿衣服,这事你知道吗?”湣王答:“知道。”又问:“嬴邑(今山东莱芜西北)、博邑(今山东泰安东南)之间,大地裂开深及黄泉,这事你知道吗?”答:“知道。”再问:“有人对着宫门哭泣,去寻找却不见人影,走开却又听见声音,这事你知道吗?”答:“知道。”淖齿:“降血雨沾湿衣服,是上警告你;大地裂开深及黄泉,是大地警告你;有人对着宫门哭泣,是百姓警告你。、地、人都已发出警告,而你却不知警戒反省,怎能不遭到诛杀呢!”于是在鼓里(地名,在莒城附近)杀死了齐湣王。

荀子评论:?

国家,是下最有利的工具和最有势力的位置。掌握治国之道并用它来治理国家,就能获得最大的安定、最大的荣耀,积累一切美好的源泉。不用治国之道来治理国家,就会带来极大的危险、极大的祸患,拥有国家反不如没有国家。等到情况坏到极点,想当一个普通百姓也不可能了。齐湣王、宋康王(宋献公,指宋康王)就是这样的例子。所以,治理国家的人:遵循道义就能称王下,恪守信用就能称霸诸侯,玩弄权术阴谋就会灭亡。

(阐述“义立而王”)?

领导国家提倡礼义,而不用任何东西损害它。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就能得到下,仁德之人也不会去做。(君主)要像磐石一样坚定地把握自己的思想和国家。君主所任用参与国事的人,都是崇尚道义的人;君主颁行于国家的刑法,都是合乎道义的法度;君主所积极主导、率领群臣努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符合道义的事业。这样,臣民就会依据道义来敬仰君主,国家的根本就能确立。根本确立了,国家就安定了;国家安定了,下也就太平了。所以:用国家来推行道义,一就能彰明于下,商汤王、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人。这就是所谓的“遵循道义就能称王下”。

(阐述“信立而霸”)?

道德虽然没有达到最高境界,道义虽然没有完全做到,然而治理下的道理大体上具备了,刑罚奖赏的承诺已经取信于下,臣子百姓都清楚地知道可以信赖(君主)。政令已经颁布,即使看到可能失利失败,也不失信于民;盟约已经缔结,即使看到可能失利失败,也不欺骗盟友。这样,就能兵力强盛、城池坚固,敌国畏惧;国家统一,盟约明确,盟友信任。即使身处偏僻狭的国家,威名也能震动下,春秋五霸就是这样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恪守信用就能称霸诸侯”。

(阐述“权谋立而亡”)?

领导国家提倡功利,不致力于伸张道义、巩固信用,只是一味追求利益;对内则肆无忌惮地欺诈自己的百姓来谋取利,对外则肆无忌惮地欺诈盟友来谋取大利。对内不好好治理自己已有的东西,却总想占有别饶东西。这样,臣子和百姓就没有不用欺诈之心来对待君主的了。君主欺诈臣下,臣下欺诈君主,这就造成了上下离心离德。这样,敌国就会轻视它,盟友就会怀疑它,权术阴谋都在用,国家却免不了危险削弱,到了极点就会灭亡,齐湣王、孟尝君(薛公)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掌控强大的齐国,不是用来修明礼义,不是用来搞好政治教化,不是用来统一下,而是一贯地用勾结拉拢、对外扩张作为要务。所以,齐国强大时,向南足以攻破楚国,向西足以使秦国屈服,向北足以击败燕国,在中原足以攻占宋国。然而等到燕国、赵国联合攻打它时,就像摇落枯叶一样轻松,自己身死国亡,成为下人共同诛讨的对象,后代人讲到恶人坏事必定拿他们作例证(稽:考核,引申为引以为例)。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遵循礼义而玩弄权术阴谋啊。

(结论)?

这三种情况(称王、称霸、灭亡),是英明的君主必须谨慎选择的,也是仁德之人必须努力分辨清楚的。善于选择的人能制服别人,不善于选择的人就会被别人制服。

(乐毅伐齐后续)?

乐毅听昼邑(画邑)人王蠋(zhu)贤能,就命令军队围绕昼邑三十里不得进入。乐毅派人去请王蠋,王蠋推辞不去。燕国人威胁:“你不来,我们就要屠杀昼邑!”王蠋:“忠臣不侍奉两个君主,烈女不改嫁第二个丈夫。齐王不采纳我的谏言,所以我退隐在乡间耕作。如今国家破灭,君主逃亡,我不能挽救国家,你们又想用武力胁迫我,与其不义地活着,不如一死!”于是把自己的脖子套在树枝上,用力挣扎,扭断脖子而死。

燕国军队乘胜长驱直入,齐国城池都望风崩溃。乐毅整顿燕军纪律,禁止侵扰掠夺,寻访齐国的隐士高人,尊崇并礼遇他们。减轻赋税,废除暴虐的法令,恢复齐国旧有的良好政策,齐国百姓非常高兴。于是,乐毅派遣左路军渡过胶水、到达东莱(今山东胶东半岛东部);前路军沿着泰山向东直到海边,攻占琅邪(今山东胶南);右路军沿着黄河、济水前进,驻扎在阿城(今山东阳谷东北)、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与魏国军队联络;后路军沿着北海(今渤海)一带安抚千乘(今山东高青)地区;中路军占据临淄镇守齐国都城。在城郊祭祀齐桓公和管仲,表彰贤德者的门闾(为其立牌坊),加封王蠋的坟墓。齐国人在燕国得到封地的有二十多人,在燕国都城蓟(ji)获得爵位的有一百多人。短短六个月之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都设置为燕国的郡县。

(同年)秦王(秦昭襄王)、魏王(魏昭王)、韩王(韩厘王)在京师(西周都城,今河南洛阳)会面。

周赧王三十二年(戊寅年,公元前283年)?

秦王与赵王在穰(ráng)地(今河南邓州)会面。

秦国攻占魏国安城(今河南原阳西南),军队一度打到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才撤回。

(齐法章复国)?

在齐国淖(nào)齿作乱时,齐湣王的儿子法章改名换姓,在莒城太史敫(jiǎo)家里做雇工。太史敫的女儿看法章的相貌气度不凡,认为他不是普通人,心生怜爱,常常偷偷送给他衣服食物,并因此和他私通。

王孙贾(齐国大臣)跟随齐湣王出逃,后来找不到湣王的下落。他的母亲:“你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我就倚着家门盼望你;你晚上出去不回来,我就倚着里巷的门盼望你。你现在侍奉大王,大王逃走了,你不知道他的下落,你还回来干什么!”王孙贾于是跑到集市上大声呼喊:“淖齿祸乱齐国,杀害了湣王。愿意和我一起去诛杀他的,露出右臂(表示决心)!”集市上跟随他的有四百人,他们一起进攻淖齿,杀死了他。

于是,齐国逃亡的大臣们互相联络,寻找湣王的儿子,想立他为王。法章害怕他们是来杀自己的,过了很久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大臣们便拥立他为齐王(即齐襄王),据守莒城抵抗燕国,并向全国宣告:“新王已在莒城即位了!”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想要这块玉璧,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王不想给,又害怕秦国强大;想给,又担心被秦国欺骗。他征求蔺相如的意见,蔺相如回答:“秦国用城池来换玉璧而大王不答应,是我们理亏;我们给了玉璧而秦国不给城池,是秦国理亏。衡量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秦国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我愿意带着玉璧前往;假如秦国不把城池交给赵国,我一定把玉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赵王便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拿到玉璧后,并没有交出十五座城池的意思。蔺相如于是用计骗回玉璧,派随从把玉璧藏在怀里,从路送回赵国,而自己留在秦国听候处置。秦王认为蔺相如贤能,没有杀他,以礼相待,放他回国。赵王于是任命蔺相如为上大夫。

(卫嗣君轶事)?

卫嗣君去世,他的儿子卫怀君即位。卫嗣君喜欢探察细微隐情。有个县令掀开被褥时露出了破旧的席子,卫嗣君听了,就赐给他一张新席子。县令非常惊恐,以为国君是神明。卫嗣君又派人经过关卡集市,用金钱贿赂掌管关市的吏,事后召见那个关吏,问他:“有个客人经过给了你金钱,你(为什么)退回去了?”关吏非常恐惧。卫嗣君宠爱泄姬,器重大臣如耳,但又担心他们会因为受宠信而蒙蔽自己,于是提升另一位大臣薄疑的地位来制衡如耳,尊崇魏妃来与泄姬抗衡,:“用这种方式让他们互相参照(监督)。”

(荀子论治国层次)?

荀子对此评论:卫成侯(嗣君之父)、卫嗣君,是搜刮民财、精于算计的国君,没能做到争取民心。子产(郑国名相)是争取民心的人,但没能做到处理好政事。管仲(齐国名相)是善于处理政事的人,但没能做到修明礼义。所以,修明礼义的人可以称王下,善于处理政事的人能使国家强大,能争取民心的人能使国家安定,只会搜刮民财的人会使国家灭亡。

周赧王三十三年(己卯年,公元前282年)?

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两座城池。

周赧王三十四年(庚辰年,公元前281年)?

秦国攻打赵国,攻占石城(今山西离石一带)。

秦国穰侯魏冉再次出任丞相。

(楚图周被谏止)?

楚国想联合齐国、韩国共同讨伐秦国,并趁机图谋吞并周王室。周赧王派东周武公(东周公)去对楚国令尹(宰相)昭子(昭阳):“周王室是不能图谋的。”昭子:“我们图谋周王室,那是没有的事;尽管如此,为什么不能图谋呢?”武公:“西周的土地,截长补短算起来,方圆不过一百里。名义上是下的共主,分割它的土地不足以使国家富足,得到它的民众不足以使兵力强大。即使这样,攻打它的人还要背上弑君的恶名。然而还有人想去攻打它,就是因为看到那里保存着传国的祭祀重器(九鼎)。虎肉腥臊难吃,又有爪牙武器防身,人们还要猎取它;假如让水泽中的麋鹿披上老虎的皮,人们猎取它的欲望一定会增加一万倍。分割楚国的土地,足以使国家富足;贬损楚国的名声,足以使君主尊贵(指讨伐弑君者名正言顺)。现在您想杀害下诸侯的共主,占有夏、商、周三代相传的宝器,宝器一旦南迁楚国,(下诸侯的)讨伐大军也就到了。”于是楚国打消了原来的计划。

周赧王三十五年(辛巳年,公元前280年)?

秦国大将白起打败赵军,斩杀两万人,攻取代地(今河北蔚县一带)的光狼城。

秦国又派大将司马错征发陇西(今甘肃东部)地区的军队,经由蜀地(今四川)进攻楚国黔中郡(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攻占了该地。楚国被迫献出汉水以北及上庸(今湖北竹山)一带的土地求和。

周赧王三十六年(壬午年,公元前279年)?

秦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攻占鄢城(今湖北宜城东南)、邓城(今湖北襄樊北)、西陵(今湖北宜昌西)。

(渑池之会与将相和)?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愿意在河外(黄河以南)的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西)举行友好会盟。赵王不想去,廉颇和蔺相如商议:“大王不去,就显得赵国弱而且胆怯。”赵王于是决定前往,蔺相如随校廉颇送他们到边境,与赵王诀别:“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加上会盟礼仪完毕,直到回国,不超过三十。如果三十还不回来,就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赵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

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饮酒正酣时,秦王请赵王弹瑟(一种弦乐器),赵王弹了。蔺相如随即也请秦王演奏缶(fou,一种瓦制打击乐器),秦王不肯。蔺相如:“(在)五步之内,我蔺相如就可以把颈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侍卫想杀蔺相如,蔺相如圆睁双眼怒斥他们,侍卫们都吓得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勉强敲了一下缶。直到酒宴结束,秦国始终未能压倒赵国。赵国人也大规模部署军队防备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赵王回国后,任命蔺相如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我身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原本出身低贱,只靠口舌之功,地位却在我之上。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位居他之下!”并公开扬言:“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后,尽量避免与廉颇会面;每逢上朝,常常称病不去,不想和廉颇争高低。出门在外,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马,就命人驾车避开躲藏。他的门客都感到羞耻。蔺相如对他们:“诸位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门客们答道:“不如秦王。”蔺相如:“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都敢在朝堂上当众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单单怕廉将军吗?但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动用武力,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退避,就是要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饶私怨放在后面啊!”廉颇听后,深感惭愧,脱去上衣,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登门请罪。两人终于和好,结成了生死与共的好朋友(刎颈之交)。

(田单崭露头角)?

当初,燕国军队攻打齐国的安平(今山东临淄东)时,临淄的一个管理市场的佐吏(市掾)田单正在安平。他让他的同族人都用铁箍加固包裹住车轴两端(车轊)。等到城被攻破,人们争先恐后从城门逃出,许多人都因为车轴断裂、车辆毁坏而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的同族人因为车轴加固了铁箍得以逃脱,于是逃奔到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此时齐国土地几乎全被燕国占领,只剩下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没有沦陷。乐毅合并了他的右路军和前路军包围莒城,左路军和后路军包围即墨。即墨的守城长官出战阵亡。即墨人:“安平之战中,田单的同族人因为用铁箍加固车轴得以保全性命,这明田单这个人足智多谋,熟悉军事。”于是大家共同推举田单为将领,率领大家抵抗燕军。

(乐毅围城策略与燕昭王的信任)?

乐毅包围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一年多也没能攻克。于是下令解除包围,在离城九里的地方构筑营垒,并命令:“城里老百姓出来的不要抓捕,有困难的要赈济,让他们恢复旧业,以此来安抚新归附的百姓。”就这样过了三年,两城还是没有攻下。有人在燕昭王面前乐毅的坏话:“乐毅智谋过人,讨伐齐国,呼吸之间就攻下了七十多座城。现在只剩下两座城没攻下,不是他的力量攻不下来,而是他三年不进攻的原因,是想长久地依仗兵威来降服齐国人,自己好面朝南称王罢了。如今齐国人已经归附,他之所以还没行动,是因为他的妻子儿女还在燕国的缘故。况且齐国多美女,他又将要忘掉他的妻子了。希望大王考虑对策!”昭王于是摆下盛大酒宴,叫来那个进谗言的人斥责他:“先王把整个国家礼让给贤能的人(指让位给子之),并不是贪图土地留给子孙。只是由于继位者(指燕王哙)德行微薄,不能胜任君命,百姓不归附。齐国乘我们国家内乱之机害死了先王(指燕王哙)。寡人即位后,对此痛入骨髓,所以广泛延请群臣,对外招揽宾客,以求报仇。那些能帮我成功报仇的人,我尚且愿意和他共同享有燕国。如今乐君亲自为寡人攻破齐国,捣毁其宗庙,报了先王的深仇,齐国本来就该是乐君所有的,不是燕国所能得到的。乐君如果能拥有齐国,与燕国并列成为平等的国家,互相结好,共同抵抗诸侯的侵犯,这是燕国的福气,也是寡饶心愿。你怎么敢这样的话!”于是下令处死了那个进谗言的人。燕昭王赏赐乐毅的妻子王后的服饰,赏赐他的儿子公子的服饰;配备有前后护从车驾的车乘(辂车乘马),随从车辆多达百辆(后属百两),派国相隆重地护送乐毅的妻儿到齐国,并要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安,不敢接受,上书燕王,发誓以死效忠燕国。从此齐国人佩服乐毅的忠义,诸侯敬畏他的诚信,没有人敢再图谋离间他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曾经对乐毅不满。

(田单反间计与乐毅奔赵)?

田单听了惠王与乐毅有嫌隙,就派冉燕国施行反间计,散布谣言:“齐湣王已经死了,齐国还没被攻磕城池只剩下两座。乐毅和燕国新君有矛盾,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国,他现在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在齐国拥兵自重,面朝南做齐王。只是齐国人还没有归附他,所以他暂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成熟。齐国人现在最害怕的,就是燕国派其他将领来,那样即墨就要被攻破了。”燕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听到齐国的反间之言后,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并召乐毅回国。乐毅知道惠王派新人代替他没安好心,于是逃亡到了赵国。燕国的将士因此感到愤慨惋惜,从此军中不和。

(田单施计凝聚人心)?

田单命令城里的人在吃饭前必须在庭院里祭祀祖先,结果引来许多飞鸟在即墨城上空盘旋飞舞,然后落下来吃祭品。燕国人看到这种现象觉得很奇怪。田单于是趁机宣称:“这是有神灵从而降来教导我。”有一个士兵(卒)随口:“我可以当神师吗?”完转身就跑。田单连忙起身把他拉回来,请他面朝东(尊位)坐下,像对待老师那样侍奉他。那个士兵:“我欺骗了您。”田单:“您别了。”于是奉他为“神师”,每次发布号令,必定宣称是神师的旨意。田单又派人散布谣言:“我最害怕燕军把俘虏的齐兵割掉鼻子,然后放在队伍最前面进攻,那样即墨就要被攻破了!”燕军听后,果真这样做了。即墨城上的守军看到投降的齐兵全被割掉了鼻子,都愤怒异常,坚守城池,唯恐被燕军俘虏。田单又施行反间计,散布:“我担心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祖坟,侮辱祖先,那可真是让人心寒啊!”燕军于是把城外的坟墓全部挖开,焚烧尸骨。齐国人在城上望见,无不悲痛哭泣,都想出城与燕军决一死战,愤怒的情绪高涨了十倍。田单知道士兵们可以用了,就亲自拿着筑城夹板(版)和掘土工具(锸),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把自己的妻妾也编入军队行列服役;把全部食物拿出来犒赏士卒。他命令精锐士兵都埋伏起来,让老弱残兵和妇女登上城头守卫,并派使者到燕军营中约定投降事宜,燕军都高忻高呼万岁。田单又收集民间黄金,得到一千镒(每镒约20两),让即墨的富豪送给燕军将领,:“我们马上就要投降了,希望大军不要掳掠我们家族的财产妻女。”燕军将领非常高兴,答应了他们。燕军的戒备因此更加松懈。

(火牛阵破敌复国)?

田单于是在城里征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深红色的丝绸外套(绛缯衣),上面画着五彩的龙形花纹,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刃,在牛尾巴上绑上浸透油脂的芦苇束,点燃芦苇的末端。在城墙上凿开几十个洞穴,夜里把牛放出去,五千名精壮的勇士紧随其后。牛尾巴被烧得灼热,牛群发怒狂奔冲向燕军。燕军大惊失色,看到牛身上都是龙纹,被撞到的不是死就是伤。这时城里的人擂鼓呐喊跟着冲杀出来,老弱妇孺都敲打铜器助威,喊杀声震动地。燕军吓得魂飞魄散,大败而逃。齐国人杀死了燕军主将骑劫,追杀溃逃的燕军;所经过的齐国土城邑都背叛燕国,重新归附齐国。田单的兵力日益增多,乘胜追击,燕军一溃败逃亡,一直逃到黄河边上,于是齐国沦陷的七十多座城邑全部收复。田单于是从莒城迎接齐襄王(法章)回到都城。进入临淄后,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齐襄王立太史敫的女儿为王后,生下太子建。太史敫:“女儿没有经过媒人合就嫁人,自己嫁给了君王,这不是我的后代,玷污了我的门风!”终生不肯见王后,但王后并不因为父亲不见她就失去了做女儿的礼节。

(乐毅在赵与燕惠王的交涉)?

赵惠文王把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封给乐毅,尊崇宠信他,目的是以此来震慑燕国和齐国。燕惠王于是派人去责备乐毅,同时也道歉:“将军误听传言,以为和寡人有嫌隙,就抛弃燕国投奔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是可以理解的,可你又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你的知遇之恩呢?”乐毅回信答复:“从前伍子胥的建议被吴王阖闾采纳,吴国的足迹远至楚都郢;而吴王夫差却不以他为然,赐给他皮囊(鸱夷)装尸投入江郑夫差不明白伍子胥的话可以立功,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中也不后悔;伍子胥没能及早发现两位君主气量不同,所以直到被投入江中还不改变他的忠心。保全性命,成就功业,来彰明先王的业绩,这是臣的上策。使自己遭受诋毁侮辱性的诽谤,从而损害先王知人善任的英名,这是臣最大的恐惧。面临不测之罪,想侥幸贪图私利,这是道义所不敢做的。臣听古代的君子,即使交情断绝也不会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洗刷名声。臣虽不才,也曾多次受到君子的教诲。希望大王多多留意吧!”于是燕惠王又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也恢复了与燕国的往来,最终在赵国去世,号称望诸君。

(田单施惠与齐襄王的猜忌)?

田单担任齐国相国,有一次路过淄水,看见一位老人赤脚蹚水过河,冻得发抖,出水后走不动路。田单就解下自己的皮袍给老人穿上。齐襄王听后非常厌恶,:“田单这样施恩于人,难道是想要夺取我的国家吗?不早点防备,恐怕日后有变故。”襄王环顾左右无人,只有殿堂下有一个人在串珠子(贯珠者),襄王就叫住他问:“你听到我的话了吗?”那人回答:“听到了。”襄王问:“你认为该怎么办?”那人回答:“大王不如顺势把这事变成自己的善校大王可以嘉奖田单的善举,下令:‘寡龋忧百姓挨饿,田单就收容他们给他们饭吃;寡龋忧百姓受冻,田单就解下皮袍给他们穿;寡龋忧百姓劳苦,田单也为此忧虑,很合寡饶心意。’田单做了这些好事而大王嘉奖他,那么田单的善举也就是大王的善举了。”襄王:“好。”于是赏赐给田单牛肉和酒。过了几,那个串珠子的人又来拜见襄王:“大王在群臣朝见时应该特地召见田单,在大殿上向他作揖致谢,口头慰劳他。然后发布命令,寻找国内饥饿贫寒的百姓,收容并救济他们。”襄王这样做了后,又派冉民间暗访,听见大夫们互相议论:“田单爱护百姓,唉!这其实是大王教导的结果啊!”

(貂勃力保田单)?

田单向齐襄王推荐了貂勃。襄王有九个宠幸的近臣,想要中伤安平君田单,就一起对襄王:“燕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楚王曾派将军率领一万人来援助齐国。现在国家已经安定,社稷也已稳固了,为什么不派使者去向楚王表示感谢呢?”襄王问:“左右近臣中谁可以担任使者?”那九个人:“貂勃可以。”貂勃出使楚国,楚王盛情款待,留他饮酒数月不归。那九个近臣又一起对襄王:“貂勃以一介使臣的身份,能让拥有万乘兵车的楚王挽留这么久,难道不是因为倚仗了田单的权势吗?况且安平君(田单)和大王您之间,君臣关系不分上下(无异无别)。而且他内心想做不好的事,在国内安抚百姓,对外怀柔戎狄,礼遇下的贤士,他的志向是想有所作为啊,希望大王明察!”过了几,襄王:“把相国田单给我叫来!”田单摘下帽子,赤着脚,袒露上身(表示认罪)进宫,退下时又主动请死罪。过了五,襄王:“你对寡人没有罪过。你只要守你做臣子的礼节,我守我做君主的礼节就行了。”貂勃从楚国回来,襄王设宴款待他。酒兴正浓时,襄王:“把相国田单叫来!”貂勃离开席位,行了跪拜大礼(稽首):“大王比得上周文王吗?”襄王:“我比不上。”貂勃:“是的,臣本来就知道大王比不上。那么比得上齐桓公吗?”襄王:“我比不上。”貂勃:“是的,臣本来就知道大王比不上。既然如此,那么周文王得到姜尚,尊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尊为仲父;现在大王得到安平君这样的功臣,却直呼其名‘单’!怎么出这种亡国的话呢?况且从开辟地,有人类以来,作为臣子所建立的功劳,有谁能比安平君更大呢?大王不能守住先王留下的社稷,燕国人发兵袭击齐国,大王逃到城阳(莒城)的山中躲避。安平君凭借着岌岌可危的即墨城(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率领疲惫的士卒七千人,擒获了燕军统帅(司马),收复了千里之广的齐国失地,这都是安平君的功劳啊!正当那个时候,他如果舍弃在城阳的大王而自立为王,下也没有谁能阻止他。然而他考虑到道义,认为不能那样做,所以修筑栈道木阁,到城阳山中迎接大王和王后,大王您这才得以返回国都,统治百姓。现在国家已经安定,百姓已经安宁,大王却直呼其名‘单’!就是孩子也不会这样做。大王应该赶快杀掉那九个奸臣来向安平君谢罪,否则,国家就危险了!”襄王于是处死了那九个近臣并驱逐了他们的家族,加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今山东掖县)一万户作为食邑。

(田单攻狄受挫与鲁仲连的警示)?

田单将要攻打狄人(齐国境内或附近的少数民族部落),前去拜访鲁仲连征求意见。鲁仲连:“将军您这次攻打狄人,恐怕攻不下来。”田单:“我当初凭借即墨城残存的败兵就击败了拥有万辆战车的燕国大军,收复了齐国的失地。现在攻打一个狄人城却攻不下,这是为什么?”完,田单没有告辞就上车离开了,随即率军攻打狄人,结果围攻了三个月也没能攻克。齐国的孩子们唱起了童谣:“将军的帽子大得像簸箕(箕),长长的宝剑拄到下巴(颐)。攻打狄人攻不下,白骨累累堆成丘。”田单这才感到恐惧,又去请教鲁仲连:“先生您当初断定我攻不下狄城,请您其中的道理吧。”鲁仲连:“将军您在即墨的时候,坐下就编草筐(蒉),站着就拿铁锹(锸),做士卒的榜样。您激励士兵:‘我们没有退路可逃了!国家宗庙已经毁灭了!今(指战败的屈辱)到头了!我们除了拼死一战还能投奔哪里呢!(归于何党)’那个时候,将军您抱有必死的决心,战士们也没有苟且偷生的念头,听了您的话,无不挥泪振臂,决心死战。这就是您能打败燕国的原因。如今,将军您在东边有夜邑的封地供奉,在西边有淄水之滨的娱乐享受,腰带上挂着黄金装饰,在淄水、渑水之间骑马驰骋,只想着生活的欢乐,没有了必死的决心。这就是您现在不能取胜的原因啊。”田单:“我的心思,先生您都点明了。”第二,田单就激励士气,亲自巡视城防,站在箭矢和石块能射到的地方,擂起了战鼓。狄人终于被攻克了。

(孟尝君田文的结局)?

当初,齐湣王灭掉宋国后,想除掉孟尝君田文。孟尝君逃奔魏国,魏昭王任命他为国相,他联合诸侯共同打败了齐国。齐湣王死后,齐襄王复国,而孟尝君在诸侯间保持中立,不隶属于任何一国。齐襄王刚即位时,畏惧孟尝君,与他和解结交。孟尝君去世后,他的儿子们争夺继承权,齐国和魏国乘机联合出兵灭亡了孟尝君的封地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孟尝君绝后。

周赧王三十七年(癸未年,公元前278年)?

秦国大良造(最高武职)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占了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并焚烧了楚国先王陵墓所在地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楚襄王的军队溃散,再也无力组织抵抗,于是向东北方向迁都到陈(今河南淮阳)。秦国将郢城一带设置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周赧王三十八年(甲申年,公元前277年)?

秦国武安君白起平定了巫郡(今重庆巫山一带)、黔中郡(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地区,秦国初次设置黔中郡。

魏昭王去世,他的儿子魏圉(yu)即位,即魏安厘(xi)王。

周赧王三十九年(乙酉年,公元前276年)?

秦国武安君白起攻打魏国,攻占了两座城池。

楚襄王聚集东部地区的士兵,得到十余万人,再次向西进军,收复了被秦国占领的长江以南十五座城邑。

魏安厘王封他的弟弟魏无忌为信陵君。

周赧王四十年(丙戌年,公元前275年)?

秦国丞相(相国)穰侯魏冉率军攻打魏国。韩国派大将暴鸢(yuān)率军救援魏国,魏冉大败韩军,斩杀四万人。暴鸢逃往开封(今河南开封西南)。魏国被迫割让八座城池求和。魏冉得胜后再次攻打魏国,驱逐魏将芒卯,进军至北宅(今河南郑州北)。接着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被迫割让温城(今河南温县西南)求和。

周赧王四十一年(丁亥年,公元前274年)?

魏国又与齐国结成合纵联盟抗秦。秦国穰侯魏冉出兵攻打魏国,攻占了四座城池,斩杀四万人。

鲁缗公(鲁文公贾)去世,他的儿子姬雠(chou)即位,即鲁顷公。

周赧王四十二年(戊子年,公元前273年)?

赵国、魏国联合攻打韩国的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韩国向秦国告急,秦王(秦昭襄王)起初没有救援。韩国宰相(相国)对陈筮(shi):“事情非常紧急了!希望您虽然身体不适,也能辛苦跑一趟(一宿之行)。”陈筮于是出使秦国,拜见穰侯魏冉。魏冉问:“韩国情况很危急了吧?所以才派您来?”陈筮回答:“还不算太急。”魏冉生气地:“为什么这么?”陈筮:“如果韩国真的危急万分,就会改变立场投靠他国了。正因为还不是最危急的时候,所以我又来求援了。”魏冉(意识到韩国可能倒向别国):“我明白了,我们这就发兵。”于是穰侯魏冉会同武安君白起以及客卿胡阳率军救援韩国,秦军八就赶到华阳城下,击败魏军,赶跑了主帅芒卯,俘虏了三员魏将,斩杀十三万人。武安君白起又率军与赵将贾偃交战,在黄河边击败赵军,将两万赵军士兵赶入河中淹死(沈其卒)。

魏国大臣段干子请求割让南阳(魏南阳,今河南济源、孟县一带)给秦国以求和。纵横家苏代(苏秦之弟)对魏王:“想要得到秦国封赏(玺)的是段干子;想要得到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您让想要土地的人(秦国)控制着封赏的权力,而让想要封赏的人(段干子)控制着割让土地的决定权,这样下去,魏国的土地迟早会被割光啊!用割让土地去讨好秦国,就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熄灭的。”魏王:“道理是对的。可是,割地求和的事已经开始办了,没办法再改变了!”苏代:“玩六博棋之所以重视‘枭’(一种棋,可吃掉对方棋子),是因为形势有利就吃掉对手的棋,不利就停下。现在大王您运用智谋怎么还不如用‘枭’棋明智呢?”魏王不听,最终还是割让南阳给秦国以求和。南阳地区实际上包含了修武(今河南获嘉)。

韩厘王(韩咎)去世,他的儿子韩然即位,即韩桓惠王。

(黄歇上书谏阻秦伐楚)?

韩国、魏国已经臣服于秦国,秦王准备派武安君白起联合韩、魏两国军队共同讨伐楚国。计划尚未实施,楚国的使者黄歇恰好到达秦国。黄歇得知这个消息,担心秦国乘胜一举灭亡楚国,于是上书给秦王:

“臣听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走向反面,冬去夏来就是如此;堆叠到极高点就会危险,叠棋子就是如此。如今秦国的疆域,已占有下西、北两边(遍下有其二垂),这是自有人类以来,万乘大国的疆域从未有过的。秦国先王(昭襄王之前的秦惠文王、秦武王)三代不忘与齐国接壤,以断绝合纵联媚中枢(要)。如今大王派盛桥在韩国掌权(守事),盛桥促使韩国割地给秦国,这是大王不动用武力,不施展威势,就得到百里土地,大王真可谓贤能啊!大王又发兵攻打魏国,堵住魏都大梁的城门,攻占河内地区,夺取燕(今河南延津东北)、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虚(今河南延津东)、桃(今河南长垣西北)等地,进军邢丘(今河南温县东),魏军像云一样聚集却不敢救援,大王的功绩也够大了!大王休整军队两年后再次出兵,又攻占了蒲(今河南长垣)、衍(今河南郑州北)、首(今地不详)、垣(今山西垣曲东南)等地,兵临仁(今河南滑县)、平丘(今河南封丘东),黄(今河南民权西北)、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等城闭城自守(婴城),魏国终于屈服。大王又割取了濮水以北(今河南濮阳一带)的土地,控制了齐、秦之间的交通要道(注齐、秦之要),切断了楚国、赵国联系的通道(脊)。下诸侯多次联合(五合六聚)却不敢救援,大王的威风也达到顶点了(单)!

大王如果能保持功业、守住威势,收敛继续攻取的心思,而推广仁义之道,使以后没有祸患,那么您足以与‘三王’并列成为第四位,与‘五霸’并列成为第六位了!大王如果倚仗人口众多,凭借军队强大,趁着摧毁魏国的余威,就想用武力使下诸侯君主都臣服于您,臣担心这样做会带来后患啊。《诗经》:‘事情都有好的开始,但很少能有好的结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经》:‘狐狸渡水,终究会弄湿尾巴。’(狐涉水,濡其尾)这都是形容开始容易,坚持到底难啊。

从前吴王夫差信任越国,放心地北上伐齐,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战胜齐国后,回来时却在三江(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之滨被越王勾践擒获。晋国的智伯瑶信任韩康子、魏桓子,联合他们攻打赵襄子,围攻晋阳城(今山西太原西南),眼看就要胜利了,韩、魏两家突然反叛,在凿台(今山西榆次南)之下杀死了智伯瑶。如今大王妒忌楚国没有被摧毁,却忘记了毁灭楚国反而会使韩、魏更加强大(因秦伐楚需借道韩魏,或韩魏乘机扩张),臣替大王考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

楚国,是您的援手(援也);而邻国(韩、魏),才是您的敌人(敌也)。现在大王相信韩、魏两国对您友好,这正和当初吴国相信越国一样啊!臣担心韩国、魏国表面用谦卑的言辞来消除眼前的祸患,实际上却是想欺骗大王您这样的强国啊。为什么呢?因为大王对韩、魏两国没有累世的恩德,却有几代积累的深仇大恨啊!韩、魏国君的父子兄弟接连死在秦国刀下的,快有十代了(十世)。所以,韩国、魏国不灭亡,就是秦国社稷最大的忧患。如今大王却要资助他们(韩魏)一起去攻打楚国,岂不是大错特错吗!

况且,攻打楚国将从哪里出兵呢?大王要向仇敌韩国、魏国借路吗?恐怕军队出发那一,大王就要担忧他们能否回来了。大王如果不向仇敌韩、魏借路,那就必定要攻打随水(今湖北随州境内)以西的楚国土地。那一带都是宽阔的河流、浩荡的水泽、山林、溪谷,都是无法耕种的不毛之地(不食之地)。这样,大王只有毁灭楚国的虚名,却没有得到土地的实惠。

况且,当大王攻打楚国的时候,赵、魏、韩、齐四国必定会趁机全部起兵响应大王。秦国和楚国的军队胶着在一起无法脱身;魏国就会趁机出兵攻打原先宋国的地方(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等地),这样原先宋国的土地将全部丧失(故宋必尽);齐国也会向南进攻楚国,占领泗水沿岸地区(泗上必举)。这些地方都是平原沃野(膏腴之地),四通八达。这样一来,下各国就没有比齐、魏更强的了。

臣替大王考虑,不如与楚国亲善。秦国、楚国联合为一体,然后兵临韩国,韩国必定会束手投降(敛手而朝);大王再控制住崤山的险要(施以东山之险),利用黄河的便利(带以曲河之利),韩国必定会成为您的附属国(关内之侯)。如果做到这一步,大王只需用十万军队驻扎在新郑(戍郑),魏国就会胆战心惊(梁氏寒心),许城(今河南许昌东)、鄢陵(今河南鄢陵北)的魏军只能闭城固守(婴城),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召陵(今河南漯河东)的通道就被切断了(不往来)。这样,魏国也会成为您的附属国。

大王一旦与楚国亲善(壹善楚),那么关内拥有万辆兵车的两个大国之主(指韩魏)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齐国身上,齐国右边的土地(指济水以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拱手而取)。大王的土地横贯东西两海(一经两海),制约下诸侯(要约下),这样就使燕国、赵国得不到齐国、楚国的援助,齐国、楚国也得不到燕国、赵国的援助。然后您再以威势震动燕、赵两国(危动燕、赵),直接胁迫齐、楚两国,这四国不待您费力攻打就会臣服了。”

秦王(秦昭襄王)采纳了黄歇的意见,下令停止武安君白起的行动,辞谢了韩国和魏国的出兵请求,并送黄歇回国,与楚国缔结友好盟约(约亲于楚)。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183xs.com)白话文讲资治通鉴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四合院:听劝娶了娄晓娥 你需要什么?枪,很多枪! 她细腰娇骨,撩疯禁欲竹马 杏山仙寨 神秘消失的天才少女 一夜暴富!我的工厂通古今 梦醒细无声 大秦:有我在,何人敢言灭秦 九幽轮回塔 我能跑赢全世界 总裁追妻火葬场,男配们咔咔上位 半岛:深海与鲸 玄幻:我能随机刷新境界 太古诛仙塔 网游:金色天赋用来打金怎么样? 避难所每级一个金词条?黑丝女神跪求收留! 御兽从零分开始 吴老太重生六零,她撂挑子不干了 傅律师,太太说她不回头了 刚毅坚卓的他们
经典收藏 明末,弃子翻云覆雨 老子是王,辅政王! 大明狂婿 快穿:配角掀桌子,放飞自我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 大唐之楚王之治 重生世子,洞房告白甜美娇妻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 血战之大明风云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重生:我的开元十年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学名张好古 明末小地主还好有个金手指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最强皇子: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大宋潜火队 穿越从并州开始
最近更新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 玄桢记 大魏第一武卒 呢喃诗章 史前部落生存记 三国:重生赵云,桃园五结义 逍遥小县令,开局皇帝微服私访 三国之季汉演义 乱世边军一小卒 日月山河永在!但却在1936? 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 荒年:从填饱贪吃嫂嫂后开疆扩土 史上最惨三国开局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大魏芳华 奋斗在洪武元年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万一二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txt下载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最新章节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