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意睁开眼,风还在吹。桂花叶停在发间,她抬手取下,放在石桌一角。笔从砚台里拔出来,墨迹干了半截,她蘸了水,继续写。
纸上的字一行行铺开。东京主妇的信浮现在脑海里,她立夏晒桑叶,母亲弯腰把嫩叶摊在竹匾上,阳光落在叶脉里,像一条条金线。沈知意把这句话写了进去。不是为了讲故事,是为了让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日子,有人记得。
她写德国人喜欢茶席之间的距离,不多不少,刚好能听见对方呼吸,又不会碰到衣袖。她写法国人最后十五秒的安静最珍贵,像钟声散尽后的余音。这些话原本只是反馈表上的文字,现在成了她笔下的段落。
手稿越来越厚。她写到海外展会上的第一杯茶,写到试饮者闭眼时微微颤动的眼皮,写到有韧头擦眼角的动作。她没抬头看,但都知道。
写到这里,笔尖顿了一下。前夫的脸忽然冒出来。那他在办公室门口站着,手里拿着离婚协议,他累了,不想再过这种日子。她当时没哭,回家收拾行李,带着阿斑和一箱手稿回了桃溪村。
那段时间她很少话。每早上采茶,炒茶,泡茶,客人来了就递一杯,走了也不留。夜里坐在桂花树下写东西,写到亮。她以为自己只是在整理旧稿,后来才发现,那些新浮现的字迹,像是另一个人在回应她。
现在她明白,有些痛不用出来,也能被听见。
她继续写。笔锋慢慢暖起来。她写村民们如何帮她搭茶席,写林熬夜剪视频,写陈阳一趟趟跑印刷厂,写裴砚站在展馆外等她收工,手里拎着热粥。
最后一段,她写下“秋分·茶语通心”六个字。然后停笔。边刚泛白,院子里静得很。她合上稿纸,放进木箱。
阿斑跳上桌子,蜷在空砚台旁边,闭上了眼。
第二清晨,她去茶园采茶。走得很慢。昨晚写的那些事还在心里转,她不知道今茶叶会不会有纹路。如果没了,是不是明一切都结束了?
她走到茶树前,背过身,伸手掐下一芽两叶。没敢看。捏着叶子走到石桌前,掌心朝上,闭眼摊开。
几秒后,她睁眼。
叶片上的脉络连成细线,像一张网。仔细看,那些线条组成了人影,站成一圈,围着茶炉,低头喝茶。正是她昨夜写到的画面——众人静坐,茶烟共升。
她笑了。轻轻把叶子放进陶罐,盖好。
同一时间,青石镇书坊。
裴砚坐在灯下,面前摊着《海外回音录》。他已经看了整晚。一页页翻过去,上面记着各国试饮者的留言。有人写“像回到外婆家的厨房”,有人写“想起时候放学路上的桂花香”,还有人写“终于明白什么叫安静的力量”。
他反复看这些话。不是怀疑真假,是怕自己太当真。他们做的只是茶,不是奇迹。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喝完之后心里松了?
门被推开一条缝,林探头进来,放下一个牛皮纸袋。“昨晚复印的,沈姐的新稿。”他完就走了。
裴砚打开袋子,取出《秋分·茶语通心》的复印件。他一页页看下去,看到东京主妇的故事,看到德国人对距离的理解,看到法国人珍惜的沉默十五秒。
他翻到留言记录本,找到对应的几条。
“像回到某个安静的午后。”——德国,柏林,42岁男性。
“那一刻,我忘了要赶地铁。”——日本,东京,36岁女性。
“我们家也有这样的时刻,只是我一直没提。”——法国,马赛,50岁女性。
一样的法,出现在不同国家,不同语言里。
他放下复印件,拿起毛笔,在《海外回音录》最后一页写了一行字:“非我等传茶,乃人心自有归处。”
写完,合上册子,放回书架最里面。
他起身熄灯,锁门出门。
刚亮,巷子里有雾。他走在青石板上,药包在袖子里贴着手臂,有一点温。
前方就是桂语斋。
茶铺的门还没开,但已经有村民提着壶在门口等着。看见裴砚走来,有茹头,有人笑,没人话。
他站在门外,没有敲门。
屋里传来脚步声。接着是门闩滑动的声音。
门开了。
沈知意穿着月白棉布衫,头发松松挽着。她看见裴砚,没话,侧身让他进来。
他走进去,闻到一股清新的茶香。柜顶上放着一只陶罐,封得严实。
“新茶?”他问。
“嗯。”她,“疆初露’。”
他点头。走到茶桌前坐下。桌上摆着一套素瓷茶具,干净得反光。
沈知意转身去烧水。水壶坐上炉子,火苗舔着壶底,发出轻微的响声。
裴砚看着她的背影。她动作很稳,像这些年从来没有动摇过。
水开了。她冲茶,第一泡倒掉,第二泡斟进两只杯子里。茶汤清澈,有一丝银线在水中若隐若现。
他端起杯子,轻啜一口。
味道很淡,但入口之后,心里某个地方软了一下。
他放下杯子,抬头看她。
她正望着窗外。桂花树在晨光里轻轻晃动,叶子一片片落下,有一片掉在门槛上。
外面的村民依旧等着,没人催,没人话。
沈知意收回目光,走到柜子前,把陶罐挪了个位置,摆在正中间。
然后她转身,走向后院。
裴砚坐着没动。茶还在嘴里回味。他知道,这茶会传出去,不只是因为味道,是因为有人喝了之后,想起了不该忘记的事。
他站起来,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一眼茶桌。
杯子还在,茶已凉。
他走出门,顺手带上了门。
巷子里的雾散了一些。阳光照在青石板上,映出两个人影。
一个从屋里走出来,一个站在门外。
他们同时朝同一个方向走。
喜欢茶中往事,笔下姻缘请大家收藏:(m.183xs.com)茶中往事,笔下姻缘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