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高压下的僵持状态,持续了整整四。
矿区内的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时刻准备应对科伦可能发起的致命一击。
然而,除了持续不断的电子干扰和空中若隐若现的无人机嗡鸣,预想中的雷霆打击并未降临。
这种等待,某种程度上比直接的战斗更加煎熬。
到邻五清晨,情况似乎有了一丝变化。
“指挥部,东侧观察哨报告,发现南方军步兵,规模约一个排,正沿山谷向我方靠近。”
“西侧哨所报告,同样发现敌军排级单位,配备轻机枪。”
“北面也有,大约两个班。”
零散的汇报通过依旧畅通的有线电话传来。
又是南方军?还是排级单位?
指挥中心内,众人面面相觑,脸上并没有多少紧张,反而带着一丝疑惑和……不耐烦。
“科伦搞什么名堂?”毛里斯皱着眉,“自己不动手,就派这些废物来晃悠?烦不烦!”
阿贾克斯抱着手臂,冷眼看向雷达屏幕。为了节省电力并避免暴露,雷达只是偶尔短暂开机扫描。
“没有检测到科伦直升机或大型固定翼飞机活动迹象。只有这些地面步兵。”
雷诺伊尔沉吟片刻。他不相信科伦会仅仅满足于这种程度的骚扰。这背后一定有什么目的。
“不能大意。”他沉声道,“这可能是科伦的诱饵,试图引诱我们暴露火力点或装甲部队。命令前沿阵地,按照预定方案,使用步兵和轻型火力进行驱离,严禁追击!农一团负责处理,卫士团各单位继续保持隐蔽!”
命令下达。矿区的反应冷静而克制。
当那些南方军的排级单位磨磨蹭蹭地进入射程时,迎接他们的是来自预设阵地精准而节省的步枪和机枪点射,偶尔夹杂着迫击炮校准过的零星炮弹。
btR-82A装甲车在掩体后露出半个车身,用30mm机炮进行威慑性扫射,但并不主动前出。
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发生了。
那些南方军士兵听到枪声,仿佛接到了信号一般,几乎同时举起手中的步枪,朝着矿区防御工事的大致方向,漫无目的地“砰砰砰”乱放了几枪。
子弹大多不知飞向了何处,连矿区外围的铁丝网都没碰到。
然后,他们甚至没有试图寻找掩体或者做出任何战术动作,就这么乱放一通枪之后,如同完成了某种仪式,迅速转身,沿着来路跑着撤退了,速度比来的时候快得多。
整个交火过程持续了不到两分钟,双方子弹的最近交汇点恐怕都在百米开外,没有任何人员伤亡,甚至连紧张感都欠奉。
“这……这就完了?”一名年轻的农一团士兵从射击孔后抬起头,看着远处扬长而去的南方军背影,脸上写满了荒谬。
这样的场景,在矿区外围的几个方向几乎同时上演,然后又几乎同时结束。
战斗,如果这能称之为战斗,结束后,矿区表面再次恢复了“干净”,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报告,各方向敌军已撤退。”
“我方无人员伤亡,消耗弹药轻微。”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汇报,雷诺伊尔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们在消耗我们的耐心,测试我们的反应,或者……在寻找什么东西。”狙子分析道,“科伦想知道,在持续压力和骚扰下,我们会不会犯错,会不会有隐藏的单位被调动,或者通讯模式出现变化。”
“也有可能,他们在用这些步兵作为‘眼睛’,实地确认我们某些伪装的工事是否真实,或者寻找我们防御的规律。”朴柴犬补充。
雷诺伊尔点零头。科伦的战术,永远带着明确的目的性。这种看似无用的骚扰,背后必然有其逻辑。
“继续保持最高戒备。告诉各部队,尤其是民兵,沉住气,不要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我们的优势在于隐蔽和工事,不要轻易放弃。”
他走到矿区结构图前,目光深沉。科伦越是有耐心,越是使用这种“文火慢炖”的方式,就明他们最终的图谋可能越大。
在接下来的几里,在矿区东、西、北各个方向都有南方军靠近,有时是一个排,有时甚至只有半个班。
他们总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出现,慢吞吞地靠近,在遭到警告性射击后,象征性地朝或不远处乱放几枪,然后迅速撤退。
动作整齐划一,敷衍了事,仿佛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必须走个过场的“每日任务”。
矿区守军从一开始的严阵以待,到后来的习以为常,最后甚至有些麻木。
农一团的士兵们依旧会按照条令进行警戒和驱离,但心态已经放松了许多。他们知道,这些南方军不是来拼命的,只是来“打卡”的。
指挥部内,众人看着前线传回的一次次几乎雷同的报告,也是面面相觑。
“科伦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毛里斯挠着他那乱糟糟的头发,一脸不解,“让南方军来给我们表演‘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戏码?这能有什么用处?”
“心理战?想让我们放松警惕?”朴柴犬猜测,但自己也觉得这个理由很牵强。这种程度的骚扰,连挠痒痒都算不上。
阿贾克斯冷哼一声:“或许是科伦给南方军下了死命令,必须保持‘接触’和‘压力’,但又不想让他们真的损失兵力,所以就成了这副鬼样子。一群提线木偶。”
雷诺伊尔沉思着。他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他不敢大意,再次强调:“命令各部,绝不能因为敌饶敷衍而松懈!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提高警惕!科伦的主力一定在暗处盯着我们!”
然而,日复一日的、毫无威胁的“打卡式”攻击,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不可避免地会在潜移默化中消磨守军的紧张福
尽管军官们反复强调,但基层士兵们面对每几乎一模一样的场景,很难再保持最初那种高度戒备的状态。
一些哨位甚至开始私下里调侃这些“准时上班”的南方军。
矿区内的气氛,在这种诡异的、低强度的“日常”中,不知不觉地变得有些……松懈。那种大战将至的压迫感,似乎被这种无聊的重复冲淡了些许。
医院里,麦威尔依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外界的这种变化,似乎同样没有影响到他分毫。
他依旧在固定的时间进食、进行他那越来越困难的“工作”、然后休眠。
只是,玛利亚注意到,当外面响起那熟悉的、象征性的枪声时,他握着笔的手偶尔会停顿一下,空洞的眼神会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虽然没有任何表情,但那瞬间的凝滞,似乎与他听到电话铃声时的反应有些类似。
也许,即使是破碎的记忆和认知,也在无意识中记录着这种“规律性”的刺激,并将其归类为某种不需要做出反应的“背景噪音”?
没有人知道,这种由科伦导演、南方军出演的“日常打卡”剧,究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而其真正的目的,又到底是什么。
喜欢暗区突围之卡莫纳往事请大家收藏:(m.183xs.com)暗区突围之卡莫纳往事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