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想要给0

首页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穿越重生:我成为了公敌 大唐逍遥地主爷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大明:寒门辅臣 大唐之楚王之治 江花玉面 男女互换术 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 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 大明第一相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想要给0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全文阅读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txt下载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21章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此刻耶律大石正镇守长城古北口抵御金军。

萧干则坐镇幽州。

得知蓟州失守后,萧干曾派千骑试探,却损兵折将。

虽下令固守,但萧干仍亲率数十精骑冒险抵近蓟州。

他要亲眼看看,究竟是何方神圣能不战而取蓟州,又大败辽军铁骑。

单此一举,便可见萧干的非凡胆识。

蓟州城外,晨光微露。

萧干立于山坡密林间,远眺城池轮廓,眉头紧锁。

“不劫掠,不扰民,占城不攻——此军主帅,绝非宋将!”他低声自语,指尖碾碎一片枯叶。

数里外,柴皓负手立于城头,忽而抬手指向北方:“林中有客。”

众将循声望去,只见际鸟群盘旋不落,如墨点悬空。秦明按刀上前:“末将愿率兵焚林,逼出辽狗!”

“何须动火?”柴皓轻笑,“遣人传话便是。”

片刻后,铁骑踏尘至山脚,喝声穿透晨雾:“辽国贵客既至,何不入城一观?”

林间,萧干瞳孔骤缩,枯枝在掌心咔嚓折断。

“主公?”

“如此称呼,显然与宋国朝廷并非一路!”

萧干心中微惊,随即捕捉到这一关键信息。

“大王,我们撤退吧。”

身后一名远拦子骑兵低声道。

“不,我要进城见见这位南饶主公。”

“或许,他能成为我大辽的盟友!”

萧干摇头拒绝。

“大王身份尊贵,岂能轻易冒险?”

“若有闪失,燕云数百万子民该当如何?”

众骑兵齐声劝阻。

“城中那位南人统帅,未必会加害于我。”

“为了大辽,纵是龙潭虎穴,我也要闯一闯!”

萧干目光坚定,语气决然。

他深知,北辽朝廷虽暂时南退宋军,北拒金兵,但终究难以长久。

金人迟早会突破长城,兵临幽州城下。

又或者,宋军会抢先一步。

无论哪一方先至,燕云终将易主。

仅凭幽州等寥寥数州,残辽无力固守。

如今燕云战场突现一股新势力,虽行事低调,却令萧干敏锐察觉其不凡之处。

或许,这股势力可成为盟友!

更何况,萧干对那位兵不血刃拿下蓟州之人,亦充满好奇。

……

“在下萧干,见过柴王!”

蓟州城头,萧干拱手一礼,神色从容。

心中却已掀起巨浪。

入城时,他望见城头高悬的“柴”字大旗,瞬间明了——占据蓟州的,必是近来名震宋辽的梁山柴皓!

这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原以为蓟州城内会是河北巨寇田虎的兵马。

此刻,萧干凝视眼前英姿勃发、威仪凛然的年轻男子,终于确信——此人正是大闹汴梁、箭射宋帝的大宋第一反贼!

传闻中的柴皓,正是这般如神临世的少年英杰!

萧干的心,骤然炽热起来。

眼前之人正是威震下的柴皓,连大宋朝廷都对他束手无策。若能与他联手对抗宋金两国,或许能让残存的辽国获得喘息之机,重现昔日荣光!

萧干入城时,暗中打量城中军力。只见柴皓麾下将士个个骁勇善战,锋芒毕露,俨然是一支虎狼之师!比起大宋精锐的西军,更多了几分所向披靡的霸气。若能得此强援,对风雨飘摇的辽国而言,简直是赐良机!

因此,见到柴皓时,萧干格外恭敬,自称,尊称对方为。

萧大王孤身赴约,胆识过人,真乃豪杰。可惜生不逢时,纵有通之能,也难挽辽国颓势。柴皓神色淡然,不卑不亢地道。

听闻难挽颓势四字,萧干面色一沉:在下冒死前来,正是想与柴王结盟。宋朝背信弃义,毁弃盟约。而赵家下,本就是从柴王先祖手中夺来的。宋朝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若柴王愿与大辽联手,南可灭宋助您重建大周,北可破金收复辽土。届时大周与大辽永结盟好!

在萧干看来,柴皓与辽国同仇敌忾,结盟自是顺理成章。他满心以为柴皓定会应允。

不料柴皓轻笑摇头:萧大王是明白人,当知兄弟阋墙,外御其侮的道理。赵宋虽有不是,但终究志在收复燕云, 汉土。除了时机欠妥,其立场并无不妥。实不相瞒,我此番北上,也正是为收复燕云而来!

柴皓目光如炬,直视萧干:今日邀萧大王入城,只想当面告知:辽国气数已尽,耶律大石挡不住金国铁骑。与其顽抗到底被金人所灭,不如归顺于我,放弃辽国国号,成为我的子民。由我率领你们抗击金国,剿灭女真。这对残辽而言,是最明智的选择。

简而言之,我柴皓,给你们辽人一个归顺的机会!

柴皓掷地有声的话语,让这位辽国南院大王萧干浑身剧震!

辽国末世的英雄,自然更能识得英雄。

从柴皓这番豪迈的言辞中,他看出了柴皓的雄心!

竟是要将燕云之地连同辽汉百姓,尽数收入囊中!

仅率两万兵马北上,便有吞并燕云数百万饶气魄!

平心而论,萧干对眼前这位年轻的雄主柴皓,心中颇为钦佩。

然而,他身为辽国南院大王,亦是奚人各部首领,岂能坐视辽国覆灭?

自大辽立国以来,契丹耶律氏为帝族,奚人萧氏为后族,世代联姻,休戚与共。

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萧太后!

因此,即便辽国如今衰微,萧干仍不愿放弃任何希望。

“柴王壮志,萧干明白,但恕难从命!”

萧干叹息一声,拱手道。

柴皓淡然一笑,并不恼怒,他本就没指望萧干立刻归顺,只是在他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待到时机成熟,这颗种子自会生根发芽!

萧干离去时,心中稍安。

他已明白柴皓的意图——此人志在吞并燕云。

或者,柴皓看重的并非冰冷的城池,而是燕云的财富、物资与人口!

他想保全燕云实力,以便将来全盘接收!

因此,柴皓不会强攻燕云,只会伺机而动。

既不助辽抗宋,亦不助宋攻辽。

这倒让萧干暂时松了口气。

目送萧干远去,柴皓望向北方,沉声下令:“羽林军、龙捷军、铁骑军上马,携五日粮草,随我北上。”

一声令下,羽林军八百骑、龙捷军一千一百精骑、铁骑军一千一百精骑,共计三千精锐集结。

林冲、秦明、史文恭等十余骑将随行,随柴皓出蓟州北门,直奔长城方向。

萧干返回的幽州位于蓟州西北,而柴皓此行,是要越过长城,亲临耶律大石与金军对峙的战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即便柴皓熟知历史,仍需亲眼见识这个时代金国女真铁骑的实力。

身为主帅,这是对麾下将士的责任!

……

“女真铁骑,果然名不虚传!”

两日后,古北口附近的山坡上,柴皓勒马远眺。

远处,辽将耶律大石正与金将完颜宗望激战。

“如此锋芒,难怪辽国百万大军亦难抵挡!”

两军兵力皆不众。

耶律大石率两万余众,完颜宗望拥兵约三万,其中一万为女真精锐铁骑,另两万乃归降的辽国与渤海国仆从军。

自山坡俯瞰,耶律大石的辽军营垒阵型严整,兵强马壮。数千精骑身披皮甲,背负箭囊,显是辽军精锐远拦子。

另一侧,金国女真铁骑皆着铁甲,头戴貂帽,阵型看似松散,却绝非军纪涣散之师。

女真铁骑乃辽东最善猎者!

此刻阵型松散,实为蓄势待发,如猛虎假寐,一旦睁眼扑食,必令百兽震惶!

柴皓细察,女真骑兵腿虽不长,身形却魁梧粗壮,腰腿尤为有力,足见其稳若磐石,爆发惊人,乃生骑战之材。

“护步达冈一役,女真以两万铁骑大破辽帝七十万大军,耶律延禧败得理所应当!”

柴皓立于山坡,颔首轻叹。

辽国后期,自 至制度,皆已汉化。

即便辽帝禁卫皮室军,亦如宋国上四军般徒有其表,专挑高大俊朗者充数,战力与宋军无异,稍遇挫折便溃不成军。

相较自幼与熊虎搏命求生的女真,辽军犹如未经磨砺的稚子,岂是敌手?

护步达冈之战,辽帝十万皮室军遭女真冲杀,率先溃败,余众六十万望风而逃,自此辽军畏女真如虎。

此乃战力与心理的双重碾压!

正因如此,柴皓未即刻出兵联辽抗金。

其麾下梁山六军虽屡败宋廷官兵,堪称精锐,却未经生死苦战,较之女真铁骑仍有差距。

喜欢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请大家收藏:(m.183xs.com)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八零改嫁男主小叔,靠科研成国宝 洪荒,吾冥河才是盘古正宗 王者:让你上号,你说小鹿太粘人 全球警报,那个男人下山了! 大明:寒门辅臣 爱不起来?那是因为没有遇见我! RE:从战斗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夏圣 我能跑赢全世界 三千世界:从奴仆成就武道帝君 半岛:深海与鲸 四合院:带着仓库来到1959 妈咪快跑爹地又追来了 战火燃星宇 重生之誓要攻略年长者 妻女死祭,渣总在陪白月光孩子庆生 人在一千光年外,我是宇宙佣兵! 谁进了异世不蹦跶 玄幻:我能推演未来
经典收藏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穿越大乾,女帝骂我是叫驴 辅宋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 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 穿越从并州开始 学名张好古 这龙珠有毒 大明狂婿 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 进城:我只为三件事! 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 大唐逍遥地主爷 红楼:北静王今天也在怀疑人生 朕就是你们口中的狗皇帝 最强皇子:我能召唤文臣武将 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最近更新 祖宗们,时代变了 痞子毒士,太后直呼你好坏 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 再续蜀汉的浪漫 青金志 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 大唐,开局向李二退婚 科举:染布郎之子的状元之路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 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我的AI我来养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重生成为末代皇帝 1627崛起南海 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 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想要给0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txt下载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最新章节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