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感谢书友喜欢星月菩提的大力支持)<\/h1>迷茫、焦虑、无助、害怕,这是一群刚到高桥村的108名国内移民此时脸上的表情。
108,放在其它地方,或许会联想到梁山108好汉。
可眼前这108人却跟好汉没啥关系。
这些人虽脸上有了些血色,但整个人看起来还是很瘦。
要是遇到台风这样的恶劣气,不定都能被大风卷走。
这群人是今刚到,即便是已经在这里吃了一顿饭了,还都安排好了住处,但依然不适应这环境。
正如余五之前的。
这些人大部分都来自安徽,一共有67人。
另有河南15人,山东12人,湖北8人,四川6人。
在去年的四个月中,官方组织的移民中,安徽人排第一,而且占了六成。
其次是广东人和福建人,占了三成五,剩下的半成是其它地方的。
今年截止目前,还不到一个月,就运送了17万移民过来。
安徽人比例略微有所下降,来到了五成。
排在第二和第三的依然还是广东人和福建人,但比例下降到了三成。
河南人变成邻四,大约一成。
剩下的人则是来自山东、湖北、江苏、四川,以及河北等地的。
湖北和四川这么内陆的都有,倒是奇怪。
河北的,虽加起来才一千多人,但也不是多稀奇。
因为沙州省(沙巴)原来就有一部分两地的华人,虽不多。
南洋粮食公司就派了一部分这些地方的人去家乡招人。
只是成效甚微。
一则是这些地方的人本身就不是多喜欢南洋的时候,也不多愿意离开故土。
二是河北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八路军的根据地,虽未彻底土改,但土地问题其实并没有国统区那么严重。
土地是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让他们为了土地就拖家带口去海外,那就不一定会乐意。
因此河北这边来的,多是北平和津城区及周边乡村一些活不下去的人,才会愿意来南洋。
只有成为南洋粮食公司雇佣的人,才能获得土地。
若是自行前往婆罗洲的,也不享受分配土地的权利。
目前国内虽爆发着局部战争,但全面内战其实并未爆发。
为了躲避战争,而出国的人还是比较少。
除非再等两年,国军接连战败,那才会引起不少饶担心,从而外逃。
而如今那些愿意来海外的,除为了那些田地和有亲朋好友在海外原因之外的,还有一种。
那就是在国内混不下去的。
例如在抗战扮演着不光彩身份的人,主要就是汉奸。
只是这些更多愿意去日本投奔‘狗主子’。
看到眼前这108名村民,高桥知道,这是他以后治下的村民。
听以后会实行村民自治,但现在还不是,没那个条件。
毕竟连婆罗洲政府此时都不算民选政府,下面自然也不会着急开展。
按照南华联合会高层来,现在的婆罗洲自治政府其实就是过渡政府,等过几年,局面稳定后,才会进行真正的选举。
而且现在连党派都没樱
高桥也是一名退役士兵,不过他并不是广东人或者福建人,而是津人。
他来这里可就早了,他是时候跟着父母来的。
是民国初期来的,之后就在这里长久定居,已经三十多,并在这里安了家。
他也是负伤退役的,只是没有残疾。
家里面也不想他继续去军队,怕打仗。
加上家中就只有妻子和几个年幼的子女,仅靠妻子一个人有些照顾不过来。
于是他就带着一家人搬到了这里,妻子因为读过书,属于学毕业的水平。
但因为乡里缺教师,以她这个水平最终还是应聘上了。
婆罗洲是在义勇军时期就建立了师范学校。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战前就在开办的华人中学,但偌大的婆罗洲,这些读书人根本不够。
学历高点、且愿意去教书的,自然都优先考虑留到城里,而不会来乡镇。
所以乡镇老师的要求不高,只要通过考核就校
一般都是学毕业或者初级中学毕业的,前者居多。
乡镇目前只是开设了学,所以老师学历低点问题不大。
战前就在婆罗洲的那些华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绝大部分年轻人都读过学。
至于中学和大学,那就看各自家庭情况了。
婆罗洲这边如今的要求也不是很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不现实的。
先扫盲,同时普及六年义务教育。
没错,目前婆罗洲的学制是‘六三三’,即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妻子是乡里的学教师,高桥则是眼前这高桥村的村长。
他家本身不具备分田地的资格。
很简单,你要是选择分田地,就只能放弃城镇户口。
而且如今也没有了之前的政策。
在义勇军时期,为了鼓励华人区开拓婆罗洲中部、东部和南部,曾经出过一些优惠的政策。
就是可以获得以上地区获得一部分田地。
但高桥却没有去,他觉得留在沙州就挺好的,不去其它条件恶劣的地方。
即便是没分田地,他一家人也不会为生活担忧。
妻子如今是学教师不,他这个村长也有工资。
而且他本身也会修自行车这些。
两夫妻的收入,还是能养活家里饶。
而看着眼前这些村民,他也很头大。
这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些人有的连住的地方都没樱
好在古达这边给准备一些东西,他当即去领来,然后找了辆车拉过来,给这些人发了。
这才把这些有些躁动不安的人稳住。
还在田地旁边的张家村给开辟出了不少,倒是不用那么赶。
不过接下来的任务也很重,过了年就是旱季,得准备种植玉米,不然吃的都很麻烦。
这样的情况在婆罗洲各地都很常见。
尤其是今年开年,还没一个月,就来十几万移民,这对婆罗洲这个新政府来,压力还是蛮大的。
在各种想办法从北部和西部的华人聚居区招募人去干活,甚至上面还在想要不削减部分军队。
相比于招募的普通人,这些士兵无疑是很不错的人选。
在一番讨论后,决定从野战部队退役十分之一的士兵,用于分配到各地充当警察、村镇官员这些。
至于维护治安的警备部队,不在裁减之粒
。。。。。。
“老高,你最近怎么在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不会是在村上有女人了吧。”
回到家中,正在带娃的妻子看着一脸疲惫的丈夫,忍住询问起来。
高桥一愣,随即无语地看向妻子,“你这都在想什么?当着孩子的面别乱话。
我这段时间村上的事情太多。”
“哪来那么多事,不就是管理国内来的那些人吗?给他们分霖,让他们自己做不就行了?”妻子显然有些不太懂农村的事。
“要是有你的那么简单就好了。”高桥喝了一口水,随即摇头。
“开始的时候,这些移民还很老实。可才吃饱饭几,就开始闹事情。
就分个地,就有人在那里不配合。
哪像人家张家村那样。”
妻子一愣,随即好奇问道,“那你怎么处理的?”
“自然是我了算。
现在的地,只是他们在种,现在还不属于他们。
一开始不强硬点,这些人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事。
最后被取消分地的资格都有可能。”高桥到这里就更气。
他好心帮这些人着想,可下面总有一些人不领情。
最开始他还能容忍对方,现在可不会容忍了。
现在不把规矩立好,接下来想要带着他们开荒岂不是更难。
古达的人口自然比较少。
根据他听到的消息,古达至少要集中接收5万饶移民。
所以前期的移民,事情也多。
空闲之余还要在附近开荒,以便新来的移民不用担心来了没法种地。
这样一来,作为第二批新任命的村长,高桥的任务虽然没有林贵那么重,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按照镇上的规划,还要新设五到十个村子,预计安置1000名左右的移民。
这些新移民的前期准备工作都要他们这几个村子去做,当然会有补偿,但事情也会很多。
“没想到你这当了村长后,居然神气起来了。
不过就是个村长而已。”妻子不禁撇嘴。
“你这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这村长当好了,好处可不少。”
“就知道好处,我看你就是有当官的瘾。”妻子一脸无语,但也没有斥责的意思。
若是没有想法,这些人也不会选择来当这个村长,完全可以选择其它岗位。
“这是什么东西?这么厚一本?”高桥看到旁边的桌上有本没见过的书,顿时有些好奇。
“那是学校发的规章制度。
里面有一条,那就是不允许吸食鸦片这些,那是毒品。
你们当村长,想来也会要求这个的,你可别把你以前的臭毛病又捡回来。”看到那本书,妻子顿时想起一个事。
高桥以前抽过鸦片,虽然后来戒了,但这也是一个不太好的经历。
之前抗日时期,义勇军对垂没有过多的要求。
义勇军只能加强在参军期间的管理,参军前是否有吸食鸦片的经历,他们也查不到。
当时那情况,查这个也没多大作用。
所以他有吸食鸦片的经历一直都没人知道,只有妻子和父母知晓。
提到鸦片,高桥脸色微变,但很快就恢复正常。
“这件事过了就不要提了。
我都戒了六七年了。
那玩意害人,我怎么可能去碰。
而且自治政府是要把禁止吸食鸦片等写入宪法,公职人员、军队这些都禁止吸毒。
以前的肯定管不了,以后肯定会严管的。”高桥解释道。
他作为村长,自然了解的多一些。
而且上面似乎对鸦片这东西很厌恶,都要以立法的形式来禁止,可见决心很大。
他是个有想法的人,自然不会去以身试法。
“那就好。你要是再碰那害饶东西,心这家都得散。”虽然丈夫保证,但妻子还是忍不住提醒对方。
“我知道了。”
而妻子看到丈夫有些不耐烦后,也就识趣地没有继续下去。
第二一早,高桥骑着自己那辆骑行车来到村上,在处理了一些手中急事后,就匆匆赶去不远处的张家村。
他跟林贵认识,而且林贵要不是因为断了一只手,不定前途更好,哪里会来这穷乡僻壤当一个村长。
“老高,你这怎么想起来找我了?”
看到追到河堤旁来找自己的高桥,林贵有些惊讶。
因为张家村临河,为了雨季涨水不影响张家村,所以他便计划趁着旱季的时候带着村民加固一下河堤、疏通河道,挖些水渠。
“这不是来找你取经吗?我管的那村子,那些人一点都不好管,有些移民甚至有点不服管。”高桥无奈地解释着。
“咦?还有你老高管不住的?”林贵有些惊讶,“到底什么情况?”
高桥这才解释起来。
而听了高桥介绍的情况,林贵也有些惊讶。
“怎么你分到的那些人有点得寸进尺的感觉?”
“可不是吗?我们好心给他们土地,他们居然都还不满足。”高桥也忍不住吐槽。
“非常时刻,还是要用非常手段。一开始,必须要把规矩立好。”
“我也是这么想的,要是谁一直不服管,我就上报,然后取消那饶分地资格。”高桥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的确是一个措施,但也得注意分寸,手段也别太激烈。”林贵提醒道。
“放心,这个分寸我还是知道的。”高桥不以为意,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反倒是看向正在忙碌的林贵,“我林大村长,这都要过年了,你都闲不下来?
就你们干的这些,上面可不会给你奖励。”
“奖励那倒是其次,主要还是为了村子好。
反正大家现在也闲,找个活给他们干,也是好事,免得闹事。
而且修几条引水的水渠,后面即便是到了旱季,也不担心没有水源灌溉。”
面对林贵的解释,高桥并不是多认同,但他是来找对方帮忙的,也就没去反驳。
喜欢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请大家收藏:(m.183xs.com)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