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火遍外网在这期间,整个星辰集团保持着高速运转,很多工程都是3班倒。
虽然他没有露面,但每都会有星辰集团相关的新闻,因为这段时间星辰集团到处投资,所涉及的行业更是遍布各行各业;
再加上星博客,也开始展耀头角,特别是上面的热点排行,更是每网友的关注重点。
正是因为这些热点,让林墨的情绪值每都在增长。
仅仅10多的时间,情绪值就突破一个亿。
前段时间为了兑换很多设备,他将情绪值花的只剩1,000万了。
现在仅仅过了10多,情绪值就破亿,让他非常惊喜。
【恭喜宿主,情绪值突破一个亿,系统启动升级程序】
被这条信息惊醒之后,林墨就没有再继续待在实验室,而是直接来到了别墅的2楼。
他需要好好整理一番,这段时间的收获,以及外界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星月这段时间外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情绪值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增长?”
“老板,这件事情跟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有关系,特别是那篇华国少年的太空野心,成为了全球很多饶议论焦点。”
同时,客厅中的大屏幕显现出了相关新闻。
200吨推力背后的科技风暴”。
配图里,林墨站在发动机旁的照片被放大,白衬衫在阳光下泛着光,旁边标注着“18岁,高中生,星辰集团创始人,歌手”。
看到这个新闻,他都怀疑这是不是所谓的uc震惊部写的稿子了,虽然看着很唬人,但这的确是事实.。
他的身份,颠覆了太多饶三观。
此时的米国,的确也在发生着很多事情,很多民众都因为林墨的身份而议论了起来。
“他还是个歌手?”伦敦街头的报刊亭前,金发女孩举着手机刷着林墨的《星辰》mV,这首歌已经在Spotify的全球榜单上霸榜两周。
当她发现视频里那个抱着吉他唱歌的少年,和新闻里讨论火箭发动机的工程师是同一个人时,她忍不住尖叫起来,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脸谱网上的讨论帖盖到了十万楼,有人甚至将华国的一些采访给搬到了上面。
画面中的林墨是那么意气风发,虽然的是他们听不懂的中文,但那帅气的容颜和自信的样子,还是让很多少女看得两眼放光。
就在他还在通过星月查看外网的一些信息的时候,一个电话却直接打了过来。
拿出手机一看,发现是米国的雪莉打的。
接通电话之后,对面的雪莉,立即高心道:
“ boss,我们的脸谱网,已经开放全美的高校了,用户数量也突破了3,000万,您看在此基础上,我们是否需要再次开发新的推广渠道呢?”
听到脸谱网的用户突破3,000万林墨也感觉很惊喜。
能够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拥有3,000万用户,属实是很不错了,但要想在此基础上再继续增加,数量,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脸谱网的发展时间实在是太短了,要是继续在爆炸性的增长下去,绝对会掌控不住,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消化一段时间,新的推广可以等到年末。
到时候集团的第1款手机也可以正式亮相,亮相之后,脸谱网可以进军移动市场。
这也将带来额外的增长,所以与其现在砸资金,还不如改变策略。
话题阅读量10时突破1亿,网友纷纷转发林墨的照片,配文都是“未来属于敢于做梦的人”。
之所以会这样,也是因为如今的脸谱网林墨是大股东,也是创始人。
就在这时,国际版星视频放出的“林墨的一”
视频开头,清晨六点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房间。
智能扫地机器人正沿着墙根清扫,机械臂模样的早餐机从冰箱里取出牛奶和面包,在台面上精准地烤出焦香的纹路。
“主人,室内湿度45%,建议穿薄外套。
今日行程:9点航材料研讨会,14点星辰手机原型机测试……”星的声音从花板的隐藏音响里传出,墙上的投影仪自动亮起,滚动显示着当日待办事项。
坐在沙发上的林墨抬手挥了挥,窗帘自动拉开,露出窗外的城市际线。
他伸手接过机械臂递来的热咖啡,指尖触到杯壁的瞬间,空调自动将温度调高了2度。
视频中充满了网友的弹幕。
“这就是林总规划的智能家居吗?”
“这画面比电影中还要科幻!”
“连机器人都出来了,什么时候开始售卖?”
也就在这些网友还在讨论的时候。
画面切换到实验室。
林墨穿着白大褂,手里拿着激光笔,在全息投影的发动机图纸上圈画:
“涡轮泵的叶轮角度必须再优化0.5度,否则真空环境下会产生湍流。”
周围围着的几十位工程师纷纷点头,有头发花白的老专家凑过来,指着图纸细节低声请教,眼神里满是认真。
会议室的镜头里,18岁的林墨坐在长桌主位,面前的投影仪上是星辰火箭的模型图。
他语速平稳地分析着数据,偶尔被提问时,会耐心听完再给出建议。
那些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工程师们,看向他的目光里没有丝毫违和,只有对专业能力的认可——就像认可一位共事多年的顶尖专家。
视频最后,林墨站在私人实验室的窗前,望着远处的火箭发动机测试塔。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拿起手机,点开了一段录音,是《星辰入海》的清唱片段:“……把尘埃揉成星轨,让平凡飞向未来……”
这段视频在24时内被转发了3000万次。
日子网友在评论区刷满了“すごい”(厉害)。
米国网友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未来生活”,国内的观众则在弹幕里刷屏:“原来科幻照进现实,是这种感觉。”
互联网相关的科技公司股票更是接连上涨,海外合作的邮件塞满了服务器。
有航机构发来合作意向,有科技公司想引进智能家居系统,连好莱坞的导演都打来电话,想把林墨的故事拍成电影。
而林墨的系统面板上,情绪值的增长曲线已经陡峭得像座山峰。
他知道,这股热潮不仅仅因为一台发动机、一段视频,更因为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能——原来科技可以很温暖,梦想可以很具体,一个18岁的少年,真的能带着一群人,把20年后的未来,拉到此刻的阳光下。
就像视频里那台不知疲倦的机械臂,在2002年的清晨,为这个时代,递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关于“可能性”的咖啡。
喜欢重生:从高中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m.183xs.com)重生:从高中开始逆袭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