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章三年三月初一,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李治端坐在龙椅上,神情庄重地颁布了两道重要旨意。
第一道旨意是大赦下。这意味着那些因轻罪而被囚禁的囚徒们,大多数都将获得自由,重获新生。这个消息如同一阵春风,吹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感受到了皇恩浩荡。许多家庭因此而团聚,他们激动地相拥而泣,感恩皇帝的仁慈。
第二道旨意则是改年号为“咸亨”。这个年号寓意着万物皆亨通,象征着未来的岁月将会充满希望和繁荣。李治希望通过这个新的年号,给下百姓带来一个好兆头,期盼着接下来的年景能够好转,百姓们能够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旨意一经传下,京城内外的百姓们都欢欣鼓舞。尤其是那些家中有囚徒的人们,他们迫不及待地赶往监狱,迎接自己的亲人回家。监狱门口人头攒动,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待的笑容。
李治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感到十分欣慰。他转头对身边的宰相们:
“改了年号,也该给下人一些盼头。往后的政务,我们更要用心去办,切不可辜负了这年号的美意啊。”
宰相们纷纷点头称是,张文瓘更是赶忙回应道:“圣人放心,臣等定当尽心竭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让百姓们切实感受到朝廷的体恤和关怀。”
三月初四,阳光明媚,春风拂面,皇宫内一片繁忙景象。突然,一道圣旨传来,如同一道惊雷,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原来,皇上决定将蓬莱宫改名为含元殿。
这个改名之举,不仅让宫殿的名字更显庄重,也与新的年号相得益彰,展现出改元后的新气象。工部官员们不敢怠慢,迅速行动起来,安排工匠们更换牌匾,同时修改宫中的各种文书,以确保所有相关的记录都能及时更新。
为了避免在后续的朝会和祭祀等重要场合中出现称呼错误,工部官员们还特意与负责礼仪的官员进行了仔细核对。他们反复检查每一个细节,确保新的殿名能够准确无误地被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好奇地问起为什么要改名。郝处俊解释道:“新元新气象,殿名也得跟着换,这样既能图个吉利,也能让宫里的规制更加齐整。”他的话语简洁明了,让人恍然大悟。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到了三月十九。这一,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的许敬宗也向皇上递交了辞官的奏疏。许敬宗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他渴望能够回到家中,安享晚年的宁静生活。
李治端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落在许敬宗那满是皱纹的脸上,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之情。
“爱卿啊,你跟随先帝和朕这么多年,一直尽心尽力地协助处理各种事务,如今为何突然想要辞官呢?”李治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挽留之意。
许敬宗缓缓抬起头:
“圣人,老臣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岁月不饶人啊,老臣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精力也难以支撑繁重的政务。若再继续占着这个职位,恐怕会耽误朝廷大事啊。”
李治皱起眉头,显然对许敬宗的决定有些失望,但他也明白许敬宗所言非虚。
“可是,爱卿,你经验丰富,朕实在舍不得你离开啊。”李治叹息道。
许敬宗连忙摇头:
“圣人,年轻人朝气蓬勃,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政务,而且思维敏捷,定能将朝廷事务办理得更加利落。老臣留在朝中,反而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李治见许敬宗态度如此坚决,知道再挽留也无济于事,只好无奈地点点头。
“好吧,既然爱卿心意已决,朕也不便强求。不过,爱卿为朝廷操劳多年,朕定当厚赏。”李治着,便下令赏赐许敬宗大量的财物,以保证他退休后的生活无虞。
许敬宗跪地谢恩,感激涕零地:
“圣人隆恩,老臣感激不尽。虽不在朝堂之上,但老臣的心永远系着朝廷。若陛下日后有需要老臣出谋划策之处,尽管派人来告知,老臣定当竭尽所能。”
夏季四月已然来临。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边疆却突然传来了一则令人忧心忡忡的坏消息
吐蕃竟然毫无征兆地发动了侵略,而且来势汹汹,势如破竹。
他们不仅一举攻陷了白州等十八个州,更是在得手之后,与于阗联手夹击龟兹拨换城,并成功将其攻克。
这一连串的噩耗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迅速席卷了整个长安城。
大臣们闻听此讯,无不为之震惊和焦急。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李治当机立断,紧急召集朝中众臣,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在朝堂之上,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就在此时,薛仁贵挺身而出:
“吐蕃此番行径实在是太过猖狂,若不速速派兵征讨,恐怕他们会越发肆无忌惮,继续侵扰我大唐边疆。”
李治对薛仁贵的观点深表赞同:
“朕亦作此想。只是,此次出征,必须选派一位得力的将领,方可确保万无一失,不仅要收复失地,更要稳住西域的局势。”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治终于下定决心。
四月辛亥这一,他毅然下诏,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同时任命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总管,统率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征吐蕃。
薛仁贵领受圣旨时,面色凝重而坚定。他向李治立下誓言:“圣人尽可放心,微臣必当率领众将士浴血奋战,全力以赴击退吐蕃,收复失地,绝不让边疆百姓再受其侵扰。”
李治一脸严肃地叮嘱道:“此去路途遥远,你定要多加留意将士们的衣食住行,若遇突发状况,切不可莽撞行事,应灵活应对。倘若粮草出现短缺,务必及时告知朝廷,朕定会派遣专人火速运送过去,万不可让将士们受饿。”
转眼已至四月庚午,李治依循先前的规划,启程前往九成宫。
临行前,他特意召见留守京城的郝处俊,郑重地嘱咐:
“朕此番前往九成宫,京城诸事及边疆战报,皆需及时传递于朕,切不可有丝毫延误。”
郝处俊赶忙躬身:
“圣人放心,微臣定会妥善安排,绝不会令圣上错过任何重要消息。”
然而,事与愿违,李治刚刚抵达九成宫不过数日,便有急报传来,称雍州突降冰雹,来势汹汹,不仅砸坏了众多百姓的房屋,更毁坏了大片庄稼,百姓们苦不堪言。
李治听闻雍州发生灾情后,心急如焚,立刻派遣使者前往雍州视察灾情,并下达旨意,命令当地官员迅速行动起来,为受灾的百姓发放粮食和布匹,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同时,他还要求官员们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帮助百姓修缮房屋,确保他们能够在寒冬中免受饥寒之苦。
不久之后,负责赈灾的官员返回京城,向李治禀报了雍州的情况。
官员满脸喜色:
“启禀圣人,雍州的百姓对朝廷的援助感激涕零,他们都朝廷来得非常及时,犹如雪中送炭,帮他们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困难。”
李治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是我们朝廷应尽的职责。百姓遭受灾难,生活困苦,我们这些官员如果不能及时伸出援手,那还要我们有什么用呢?”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百姓的关切和对官员责任的重视。
喜欢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请大家收藏:(m.183xs.com)大唐:实习生穿越竟成临川公主!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