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碧玉初妆牵丝戏(玖)
part Nine:迎亲队伍生波澜 错轿奇缘显慧心(叁)
书接上回!
“不好!”司马亮瞬间明白了一切,此时洞房里的那位,是赵家姐。而真正的碧玉,竟被错抬到了商贾之家。他又惊又怒,更惊叹于碧玉的急智与胆识。
他立刻转身,沉声下令:“备马,点齐一队护卫,随本王速去怀县赵府。另,速请孙毓先生来府,稳住前厅宾客。”孙毓乃大诗人孙婥之子,才思敏捷,与司马亮交厚,此时正可托付。
吩咐完毕,司马亮也顾不得更换衣服,翻身上马,便要亲自去接回碧玉。正在此时,忽闻门外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一名门房连滚爬爬地跑来禀报:“王……王爷!门外……门外来了一辆牛车,车上一位红衣女子,自称……自称是刘碧玉,求见王爷!”
这一下,峰回路转,满府皆惊。司马亮是又惊又喜,疾步奔向府门。只见王府台阶下,果然停着一辆农家常见的双轮牛车,车辕上坐着一位憨厚的老车夫。而车板上,一位身着大红嫁衣、却未盖盖头的女子,正盈盈而立,不是碧玉又是谁?!
原来,碧玉在赵府送出血诗帕后,料定赵家主人见了帕子,必会核实情况,届时真相大白。她不愿坐等,更怕夜长梦多,徒生些是非出来。于是,她趁赵府上下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而一片混乱、无人紧盯之际,悄悄溜出后院,恰好遇见一辆给赵府送菜后空返的牛车。
她灵机一动,取出随身的一点碎银,恳求老农送她至洛阳汝南王府。老农见她衣着华贵,气度不凡,又听是去王府,不敢怠慢,便载了她一路赶来。
碧玉虽从未去过洛阳,但汝南王府的名头响亮,稍一打听便知方位。她一路颠簸,心中亦是忐忑,直到看见王府巍峨的门庭,这才松了口气。
此刻,她站在牛车上,风尘仆仆,发髻略有松散,几缕青丝垂落颊边,却更衬得她面容清丽,目光清澈而坚定。她望着疾步而来的司马亮,并未惊慌失措,而是缓缓施了一礼,声音平静却清晰:“民女刘碧玉,因途中变故,误了吉时,特来请罪。请王爷恕罪。”
夕阳的余晖洒在刘碧玉身上,将那身大红嫁衣染得愈发夺目。这一幕:尊贵的王爷身着吉服立于台阶之上,农家女乘着牛车立于尘埃之中,背景是恢弘的王府与目瞪口呆的宾客,构成了一幅极富戏剧性的画面。
司马亮看着碧玉,看着她那双明亮眼眸中透出的智慧、勇气与镇定,心中所有的恼怒、焦虑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欣赏、敬佩与喜悦。
他快步走下台阶,来到牛车前,伸出双手,朗声笑道:“何罪之有?爱妃临危不乱,巧计脱身,更兼不慕虚荣,乘牛车而归,慈慧心与气度,实乃本王之幸,王府之幸也,快……快请起。”
他亲自将碧玉扶下牛车,执其手,在众目睽睽之下,转身面向满堂宾客,坦然道:“诸位!今日之事,虽有恙,然恰可见新人慧质兰心。此乃赐良缘,礼已成,宴照旧,诸位请尽兴。”
宾客们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才子孙毓更是击节赞叹:“新王妃处变不惊,化险为夷,真乃女中诸葛。这段‘错轿奇缘’,必成千古佳话。”
是夜,汝南王府张灯结彩,盛宴重开,比先前更加热闹。而那场突如其来的“花轿乌龙”,非但没有成为笑柄,反而因碧玉的机智应对和司马亮的坦然处置,演变成了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插曲。
至于洞房花烛夜,是否如寻常夫妻般温存缱绻?却又生出了一段意想不到的趣事。原来,司马亮与碧玉携手入得洞房,红烛高烧,瑞香氤氲。司马亮见案头摆放着几卷书册,信手拿起一翻,竟是碧玉平日读的《庄子》,书页间密密麻麻写满了娟秀的批注。其中一处关于“逍遥游”的见解,颇为新颖独到,与司马亮平日所思略有出入。
王爷一时兴起,便指着那处批注与碧玉讨论起来。碧玉初时还有些拘谨,但谈及学问,便渐渐放开,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竟从“逍遥游”辩到“齐物论”,又从“庖丁解牛”论及治国之道。红烛燃尽了一支又换上一支,窗外月色渐西,这对新婚夫妇却越辩越精神,早已忘了洞房花烛的本来之意。
直到门外传来侍从心翼翼的咳嗽声,提醒王爷和王妃早些安歇,两人才相视一愣,随即不禁莞尔。司马亮抚掌大笑:“妙极,妙极,古人云‘红袖添香夜读书’,本王今日方知,何为‘红袖辩经夜忘眠’。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碧玉亦掩口轻笑,颊生红晕,灯下看来,更觉娇媚无限。
这一夜,汝南王府的新房之内,未有寻常的温存软语,却充满了思辨的清谈雅趣。而这段“洞房辩诗”的趣闻,不久后也在亲友间悄悄流传开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喜欢众生芸:王者浴血请大家收藏:(m.183xs.com)众生芸:王者浴血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