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兵夺鼎

夺鹿侯

首页 >> 纵兵夺鼎 >> 纵兵夺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老子是王,辅政王! 我儿他日必是惑乱天下的大奸臣 逍遥小地主 大周九皇子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重生后皇朝中我指鹿为马 红楼:北静王今天也在怀疑人生 流华录 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 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
纵兵夺鼎 夺鹿侯 - 纵兵夺鼎全文阅读 - 纵兵夺鼎txt下载 - 纵兵夺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十八章 进击荥阳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汴水对任何东进兵马而言都是可怕的大问题,比方曹操先前的军队渡过汴水,便是没想到这个问题,从而被徐荣一而再再而三地击溃,最终万余兵马得只剩六百人回到酸枣。

这在近几年里全下的所有zhan事中都是极其可怕的惨败。

但是现在,燕北因为陈群的随口一句话而开silu,想到了另外一个方向,能够让他破敌的方向。

“先前我等一味si虑我方退lu,因为敌军背靠关隘,而关隘是无法搬走的,所以不曾想过如何减少敌军优势。”再度升帐议事,燕北面兴奋地对众人道:“虽然西进后我等便失去退lu,但若我等能遣一支兵马绕过荥阳,扰乱甚至截断其旋门关与荥阳的道lu,岂不是能够使敌人入与我等相同的形当中?”

燕北虽然的兴奋,但诸将面上各有颜,麹义拱手道:“将军,这虽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我部仅有两万兵马,分兵袭扰粮道,分出兵少,则易为敌所击。分出兵多,则两部皆弱,到时敌军只需击溃一部便使我等元气大伤再无法与敌作zhan。”

徐荣完,众将纷纷点头。麹义到点上了,董卓军的重镇荥阳,岂是绕就能绕过去的?

别的不,派的兵肯定是要从荥阳之南的道lu过去,若派个三两千人,荥阳与京县一出县兵就给吞掉了,这仗还怎么?

“对,所以我们不从别的道lu走,就从荥阳这条lu走!”燕北言之凿凿,探手对众将问道:“我以三千兵马为前驱,三lu人马押后,荥阳之兵畏我兵势,他可敢出兵进攻前驱之兵?”

众将面面相觑,麹义首先叫好道:“将军此举大善!”

不过接着高览便道:“属下以为将军决断有些取险了。若敌军不于我等在荥阳交zhan,反而在旋门关与荥阳中间部下伏兵,那又该如何?”

“无妨,只要前军与大部人马相距不远,即便敌军设伏,我等亦有一zhan之力。何况,我等留三部近两万兵马,就算敌军设伏,他敢吗?”麹义倒是觉得可行,对燕北道:“将军,我等就这么吧,先断其粮道再攻荥阳,渡河渡河!”

伏兵的事,燕北倒没有太多担心,从汴水到旋门关一百四十里,道旁能供三万兵马设伏的地方也就那么几个,只要心一些,也出不了大事。

“既然如此。”燕北带着笑意,脸上的郁气一扫而空,挥手道:“传令全军,午时之后渡过汴水!”

“将军,属下请为前驱!”燕北话音刚,麹义便拱手请zhan,得燕北瞥眼道:“你是将军,你军前驱,兵马谁来统领?边呆着去。”

燕北这话一出,焦触、孙轻、赵云甚至姜晋李大目这两个亲兵统领都跃跃试,各个起拱手请zhan。

“孙轻、太史慈!”燕北si虑片刻,其实他最想派的是姜晋,在燕北看来此次前驱作zhan虽然凶险但也有限,是姜晋很好的立功机会,但姜晋眼下统领的是亲卫,不能离去,便道:“你二人领五百斥候与苏仆延共将乌桓轻骑为前驱,若绕过荥阳便依轻骑之利袭扰粮道,可能担当此任?”

孙轻太史慈闻言皆是面有喜,抱拳道:“诺!定不负将军之望!”

孙轻是心喜悦接下此任命,太史慈便是喜悦中有些许惊讶,他到如今在军中职务不过是燕北边的亲随长史,麾下都无直领兵马,此次燕北派他前去,若表现的当,想来今后也能领一部!

实际上燕北心里也是这想的,一方面想让太史慈立些功勋,将来领兵马也能服众;另一方面呢,是担心出现问题,也有些依仗太史慈高的武艺在乱军中保孙轻的想法。

“嗯,你二人前去,lu上切忌依仗轻骑之利奔校”燕北看着二人道:“若敌人,数量少则击溃,数量多则后撤,不要恋zhan。我会将大军押后十五里,到zhan事你便后撤,若荥阳兵真敢进攻,便且zhan且退,我们一起击溃他们。”

孙轻太史慈自是应下,随后便定下如此决策,燕北军大部渡河!

实际上关中地带是相对的狭长的区块,地形平坦。北有黄河南有山脉,而关中的土地也因黄河附近灌溉充足,近畿到都是农田……他们都是没有很担心敌军会设伏这件事。

不过大军行进,荥阳到旋门关一线的农田算是毁了。

在汴水以东,因为不担心zhan事,燕北一直严令部下不得践踏田地,但是在汴水以西可就由不得他了。骏马与辕车在官道上疾行,步卒则各曲列队在刚长出青苗的田地见奔走。

这种时候,盛产zhan马的辽东行军的优势便一览无余了,燕北本部在派出孙轻与乌桓之后仅剩七千人,却拥有足足六千余匹zhan马,虽然他们并非各个都能骑射或是骑zhan,马队奔走也并非疾驰,若到作zhan多半人还是要下马步zhan,但这些zhan马却保证了麾下最锐的士卒保存体力的重任。

无论进攻还是撤退,拥有坐骑都是极大的优势。

……

荥阳以西,华雄将前后两部六千兵马行进在官道上,凶悍的羌胡兵气势如虹,高举着董、徐、华的旗号向东行进。

华雄执长dao策马驱兵,他们离荥阳已经不远。

尽管长途行军,士卒们却因为后部有中郎将率两万兵马于二十里后压阵而感到安心。有徐中郎将在,便再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敌军数目不过两万上下,他们却又足足两万六千之兵。善于谋划的徐中郎将,骁勇的华校尉,再加上善zhan的六郡家子组成的汉兵与凶悍的羌人与屠各胡,底下还有谁能击败他们吗?

如果有,徐中郎将麾下还有两千洛阳北军抽来的将士,他们可不像来自凉州的关西本部军卒只有皮甲甚至皮袄……那些北军,啧啧。

北军有底下最好的铠甲与武器,尽数由洛阳铁监锻造的铁铠甲与在凉州数难得的二十炼环dao。那样的军队,如果不是臣服于董威势,即便是凉州兵再凶悍,便是一万也难敌北军两千人。

“校尉,荥阳守军派来探马,言敌军已经渡过汴水,正向荥阳疾行!”

“敌人竟来的这么快?”华雄不可置信地问出一声,他尽管知晓燕北正在领兵前来,却没有想到燕北的兵马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就逼近荥阳,荥阳城里可没有多少守军,何况那些人并非凉州人马,望见敌军势大不zhan而降都有可能,连忙马问道:“多少人,他们有多少人?”

“两,两千有余,尽数轻骑。”传信探马想了想道:“校尉,可能是敌军轻骑斥候。”

华雄提起来的心放回肚子里,就大部人马走不了这么快。接着稍加si衬便对传令道:“告诉前部疾行,要比这些斥候更早赶至荥阳,我们就在荥阳以西的田地里杀光他们,给辽东燕北一个下马威!”

华雄想清楚了,虽然徐荣给他的使命是要他敌军,但明显这两千多人并不值得,既然不值得,他何不先将敌人击败,使敌军愤怒,到时候起来也更容易。

被两万大军追杀……想想就刺激!

当下,华雄派人传信回报后面的徐荣,接着便传令本部急行军追赶前部。前部都是些新卒,万一敌军斥候zhan斗力反被消灭了怎么办。

华雄已经想清楚这一zhan应当如何了,等他们赶到荥阳多半也黑了,两千余敌军也差不多是这个速度,晚上他们总是要睡觉的,到时候里派人看看能不能用袭把他们击溃。如果里防守严备没有机会,便等到明日堂堂正正地两部抄击败他们。

他并不喜zhan,事实上没人喜zhan,尤其在现在这个时段。

zhan意味着次日士卒得不到好的休息,如今燕北大军已经渡河,谁都不会给他们明睡觉的机会……彻未次日再zhan,谁的体都吃不消。

毕竟敌人不是只有这两千而已。

整整一个下午的急行军,至荥阳城时人马俱疲,不过好在敌饶斥候并不比他们快,虽然尽数为轻骑却悠哉哉地在荥阳以西七八里的位置休息,这让登上城头的极目远眺的华雄心怒放。

他们的士卒在城里可以得到最好的休息,而敌军在野外却因为没有后续辎重队伍而没有营寨可扎,只是简单地聚在一起。这样的营地让华雄心里痒痒,当即令士卒休息,派斥候前去盯着敌军营地,准备在里好好收拾燕北的斥候。

别的不,就这些席暮地的敌人,他们凶悍的西凉兵挺着长矛冲进营地八成就散了。

喜欢纵兵夺鼎请大家收藏:(m.183xs.com)纵兵夺鼎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祖传造化珠 它贴着一张便利贴 天谴狂怨 天仙悟道 重回八五,学业事业两把抓 我能跑赢全世界 RE:从战斗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重生之晴雯只想发家致富 负债游万界 四合院:听劝娶了娄晓娥 恶毒女配被娇宠 快逃!死他手里会失去一切! 富贵锦绣 网游:金色天赋用来打金怎么样? 避难所每级一个金词条?黑丝女神跪求收留! 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 半岛:深海与鲸 韧霜 几度深爱成秋凉 站上末日之巅
经典收藏 明末小地主还好有个金手指 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 丝路长河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穿越大乾,女帝骂我是叫驴 重生世子,洞房告白甜美娇妻 乱世草莽:从荒村种田开始称霸天下 江花玉面 三国:我成了张角接班人 大明狂婿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农家娃的科举生涯 军工:让你修炮,你把威力提升百倍?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明末,弃子翻云覆雨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快穿:配角掀桌子,放飞自我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 重生后成了皇帝 大秦:打造科技星球横推银河
最近更新 苍山传奇 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亮剑:让你偷家,你登陆东京湾? 大唐:开局发老婆,我赚大了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大夏守国人 玩权谋我真有点内行 绝色生骄 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 回到古代与一群女将军征伐天下 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 大宋:让你抗金,没让你造反啊?
纵兵夺鼎 夺鹿侯 - 纵兵夺鼎txt下载 - 纵兵夺鼎最新章节 - 纵兵夺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