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仙记:华佗识药经纬传》
第一卷 春生卷:龙衔玄参破火症
第一节:商客火亢求医相
春分日的亳州城,日头刚爬过城门楼,就把青石板晒得发烫。盐商张恪由两个伙计架着叩响华佗医馆的木门时,袖口已被呕出的酸水浸透,那酸水落在地上竟腾起白烟,将青砖蚀出蜂窝状的坑洼。他双目赤红如熟透的丹柿,上下眼睑黏着血丝,每眨动一次便有火星状的眼屎迸落;舌头伸出时,芒刺密布如烙铁,舌尖竟有三处焦黑的溃疡,话时漏风似的嘶嘶作响:\"华神医……救我……\"
华佗掀帘而出,见张恪印堂火形红斑蔓延至发际线,两颧如涂朱砂,呼吸间喷出的热气带着浓烈的酒酸与焦糊味。诊脉时,右寸脉洪大搏指,如沸汤中投入石子,左尺脉却浮露无根,似风中残烛。窗外突然掠过一道黑影,原是只玄鸟衔着燃烧的枯枝飞过,尾羽上的火星溅在张恪手背上,竟烫出一串燎泡。张恪惊悸之下,呕出半碗紫黑血块,血块落地裂成数瓣,露出内里的火晶状结构,\"今岁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火乘金位,又逢君火不潜。\"华佗指尖轻叩脉枕,目光扫过张恪龟裂的下唇,\"此非独饮食伤脾,实乃肾水枯涸,胃火如燎原之焰。\"
再观其大便秘结如黑陶,需用竹片方能刮下,便中夹杂着未消化的酒曲残渣,散发着焚草般的焦臭。华佗取铜镜照其咽喉,见喉核红肿如桃,表面附着黄白腐物,\"此乃胃火亢盛,循经上炎,累及心肾,如釜底无薪而烈焰上腾,当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正话间,医馆檐角的铜铃突然齐鸣,指向北方的铃舌竟被震断落地,\"北方水象已动,当有药石应运而生。\"
第二节:北山星屑生玄参
华佗溯涡水而上时,两岸的桃花正落如雪,却见北山方向有紫气如龙盘绕。行至山麓,草木渐呈焦枯之色,唯独阴坡处有地脉寒气蒸腾,形成赤黑交织的云气。他拨开丈高的蕨类植物,见腐殖土中渗出墨色津液,在草根凝结成星芒状结晶,舔之先苦后甘,咽下时喉头顿感清凉。忽有青石自动裂开,露出三尺见方的土坑,坑中墨色根块如玄玉堆砌,根须缠绕成玄武龟蛇交缠之形,每根须尖都凝着露珠,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北斗七星的虚影。
此时云端传来鹿鸣,一只玄鹿踏云而至,鹿角分岔十二枝,每枝缀着冰晶,冰晶内映着荧惑星的火焰纹,鹿蹄过处,焦土竟生出绿苔。华佗伸手掘土,指腹刚触到根块,便觉丹田处寒气与掌心热气相搏,形成细微的太极旋转。根块出土时,周围三尺内的枯草突然萌新绿,新芽尖端竟燃着豆大的火苗,\"此草得北方辰星精魄,禀水精而含火魂,恰合'水中有火'之象。\"再看根块断面,菊花心纹理金黄如熔金,外围墨黑如漆,\"黑属水,黄属火,水火既济之兆。\"
他取赭石在石上刻下\"玄参\"二字,刚落笔,根块竟渗出珠状津液,在字划间流转成\"火\"字古篆。忽然山风大作,将华佗的青囊书吹开至《水经》篇,书页上\"北方水,其色黑,其味咸\"的字样下,自动浮现玄参的图谱,根须走向与书中记载的肾经穴位完全重合,\"此呢脉与星象交感,故能入肾经而泻浮游之火。\"
第三节:五行辨药明归经
华佗将玄参置于青竹盘中,以五行锥依次点刺:刺其水部(根体),立刻渗出透明津液,滴入磁石盂中竟成汞珠;刺其火部(菊花心),溢出的汁液遇空气燃成蓝焰;刺其木部(根须),断口处涌出青雾,凝结为蕨类植物的微型标本;刺其金部(皮纹),白霜般的粉末簌簌落下,尝之辛凉;刺其土部(须根交点),渗出的黄浆如蜜,能调和诸味。
取五音十二律的编磬轻击,玄参竟发出羽音(肾音),与北方玄武七宿的星波共振。当敲击到黄钟(土音)时,根块表面浮现出脾经的循行路线;敲击太簇(木音),则显现肝经的络脉分支。华佗以《青囊经》中的\"药性归经图\"对照,见玄参的五行属性如轮盘般旋转:色黑入肾,味苦寒入心,体润入肝,质重入肺,须繁入脾,恰合五脏相生之序。
更奇的是,将玄参与铜镜同置,镜面竟映出人体三焦图,根块的津液自动流向图中火热亢盛之处。华佗取火镰敲击燧石,火星溅到玄参上,竟被根块吸收化为水汽,\"此草能化火为水,正如辰星镇荧惑。\"他又取南方赤土覆盖根块,三日后揭土,见玄参非但未腐,反而生出更多须根,\"土能载水,水可灭火,此乃五行相制之妙。\"
第四节:七情配伍定药方
华佗在铜钵中依次放入玄参(君)、麦冬(臣)、甘草(佐)、桔梗(使)。四药相触的刹那,玄参泛出的水光如晨露凝结,麦冬的晶丝自动缠绕成网,甘草化作的蜜纹如流云舒卷,桔梗渗出的白霜在钵底铺成祥云图案。他以桑木火煎药,见药汁沸腾时,水面先成\"坎\"卦(水),继而化为\"离\"卦(火),最终旋转成太极图,阳鱼赤中藏黑眼,阴鱼黑中含赤斑,\"玄参壮水制火为君,麦冬润肺生水为臣,二药相使,如江河济火;甘草和中缓急为佐,桔梗载药上行为使,二药相畏,防苦寒伤脾。\"
煎药三炷香时,药汁化作紫黑琼浆,表面浮现金色\"火\"字与墨色\"水\"字,二字相搏相济。华佗取犀角勺搅动,见琼浆中浮现出人体经络图,玄参的药性如水流般沿肾经上达于心,麦冬的津液沿肺经布散全身,甘草的甘温守护中焦,桔梗的轻清上浮至头面,\"此乃七情和合,使苦寒之性不碍脾胃,泻火之力直达病所。\"
此时窗外玄鸟再次飞过,翅尖沾着春雨,滴入药钵竟使琼浆泛起涟漪,形成二十四道波纹,对应二十四节气。华佗顿悟:\"此药得春气而生,当应春分而服,可借地升发之力,引火归元。\"遂以青磁瓶收药,瓶身自动浮现出\"水火既济\"的卦象。
第五节:药入三焦火归原
张恪首剂服下半个时辰,腹中肠鸣如雷,如千军万马过黄河。待至茅厕,泻下黑便三桶,便中裹着无数火晶,触之灼热。次日再服,舌上芒刺已平其半,目赤转为淡红,能饮米汁半碗。第三剂后,夜梦玄鹿衔泉而饮,泉水入喉化为甘霖,惊醒时口内生津,舌面已生薄白苔。
华佗复诊时,见张恪右寸脉敛如春水初融,左尺脉沉实如冬潭蓄势,印堂的火形红斑退为淡霞。窗外玄鸟再次掠过,尾羽已无火星,翅尖滴落的水珠在地上汇成潭,潭中竟有玄参幼苗萌发。张恪伸出舌头,溃疡处新肉如剥莲般粉嫩,\"火归水中,如辰星照荧惑,此乃人相应。\"华佗取银针轻刺其涌泉穴,见血色由深紫转为鲜红,\"肾水得济,浮游之火自降。\"
更奇的是,张恪排出的火晶埋入土中,三日后竟长成玄参幼苗,其根须皆向北方辰星方位。华佗取幼苗茎叶煎水,竟也有清火之效,\"此乃药气感而遂通,非独根块为妙。\"
第六节:星象应和证药效
当月朔日,华佗登观星台,见荧惑星光芒收敛如灯烛,辰星则明亮如璧,两星连线成\"水火既济\"卦。与此同时,张恪差人送来谢礼,言其口腔新肉已满,大便润下如羊脂,夜里能安睡至鸡鸣。随礼附上的还有一块便中排出的火晶,此刻已化为墨玉,上面然形成\"水\"字纹路。
华佗将火晶与玄参根块同置铜盘,见二者相互吸引,如磁石引铁。更见盘中清水自动沿根须脉络流动,在火晶周围形成漩涡,\"此乃药性与星象共鸣,故能速效。\"他又取药渣埋于医馆药圃,次年春分竟生玄参数株,其根须皆呈太极旋转状,\"药物禀地之气,其形质必应星象,此乃人合一之实证。\"
是夜,华佗梦入星河,见辰星坠下的玄玉与荧惑星迸出的火晶在三焦经中交媾,化为玄参的根须,\"原来玄参之妙,正在于沟通地水火,调和人身阴阳。\"
第七节:春生赞诗铭药性
华佗有感于玄参之灵,刻石于药圃曰:
玄参黑润禀水精,却含火德制炎蒸。
春生卷的第一缕晨光中,这句赞诗的笔画间渗出墨色津液,在石面上形成流动的水纹。第二句\"却含火德制炎蒸\"刻下时,石缝中竟冒出火星,将\"火德\"二字灼成赤金:
春生冬藏根如玉,七情和合三焦清。
当刻到\"七情和合\"时,药圃中的玄参苗竟两两相缠,形成君臣佐使的排粒末句\"借得辰星降烈火,化作甘露济苍生\"完成的刹那,整个药圃笼罩在紫黑光芒中,玄参的根块同时发出羽音,与北斗七星的星波共振:
若问此药名何氏?水畔玄玉号玄参。
最后一字刻下,石上津液聚成露珠,折射出华佗梦中的辰星坠玉之景,从此这块石碑便成了玄参药性的活注,每逢春分便会重现当年龙衔玄参的奇观。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183xs.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