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邦展示的环节定下来之后,整个大比的筹备工作,算是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框架也基本清晰起来。
参与者,分别是蓝田书院、弘文馆、各大学府、世家子弟、民间奇人,再加上这帮不得不掏出点压箱底货的外国使团。
可谓是要素齐全,热闹非凡。
而自觉被父皇委以协调重任,又成功引进了弘文馆势力的魏王赢高熙,这几日可谓是意气风发,走起路来都觉得脚下生风。
俨然已经将自己视为了此次大比筹备工作的总牵头人。
什么事都想搅和一下,无风也要兴三尺浪头出来。
眼见四下无事,赢高熙便要闹妖了。
思来想去,觉得有必要把另外两位关键人物,也就是负责蓝田书院具体事务的赢丽质,和负责联络世家子弟的赢高治召集起来,开个碰头会。
统一一下思想,也彰显一下自己这个二哥,在此次大赛中,作为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于是,贞观十五年八月初。
一封措辞客气但隐隐带着几分命令口吻的请柬,分别送到了长乐公主府和晋王府。
赢丽质接到请柬,扫了一眼,顿时面露无语。
她对自己这位二哥的脾性,再了解不过。
他还能真商量什么大事?
无非是想摆摆兄长的架子,显摆一下他那点协调权。
顺便,再看看能不能在某些环节塞点私货,或者探探她和赢高熙的底罢了。
“真是……一刻都不消停。”
赢丽质无奈地摇了摇头。
但明白归明白,面上功夫却不能不做。
毕竟赢高熙总归也是兄长,如今,又顶着父皇钦点的协调名头。
这个面子,无论如何都得给几分。
于是,赢丽质便轻车简从,准时赴约。
而另一边,蓝田书院内。
李北玄捧着一份简报,表情有些难看。
这是农学院加急送来的灾情简报。
并非关中大灾,而是来自北部和西北几处边州的奏报。
今年秋季的寒气来得又早又猛。
八月刚过,有地方便已经落了霜。
几场霜冻过后,部分晚播粟米穗粒灌浆受阻,叶缘见冻害斑痕。
预计怕是要大幅减产。
而像稻谷一类的晚熟作物,也受损严重。
虽然得益于这些年推广的新式农具,堆肥技术和土豆等高产作物的普及,武国核心腹地的粮仓依旧丰盈,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但边远州县,已然出现了饥荒的苗头。
“冰河期……特么的这么猛吗?”
李北玄放下简报,揉了揉额头。
早在数年前,李北玄就意识到了气候转寒的种种征兆。
所以为此,李北玄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提升食品加工技术,推广温室大棚的搭建技术,研发土法肥料,推广土豆这种适应性更强的高产作物……
李北玄的这些努力,成效是显着的。
如今的武国,尤其是关中一带的核心统治区域。
粮食储备比历史上同时期要充裕得多,甚至称得上是富裕。
但是……
李北玄觉得还不够。
这种不够,并非指武国自身。
毕竟以武国目前的底蕴,即便冰河期正式来临,只要应对得当,基本盘是能够稳住的,至多是边远地区艰难一些。
可楚国呢?
魏国呢?
草原上的部落呢?
还有那些更遥远国度的百姓呢?
他们,又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李北玄放下简报。
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已见萧瑟的庭院,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叹息声里,带着一种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沉重。
或许是站的位置越来越高,看到的山川社稷越来越广阔。
又或许是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推动的各项变革,让他体会到了某种创造的成就福
再或者,仅仅是穿越者的身份,让他拥有了一种超越这个时代的,模糊的全球视角……
此时的李北玄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无法再仅仅满足于独善其身了。
一种“达则兼济下”的情怀,悄然在他心中升起。
连他自己,也遏制不住。
可……
“我能做什么?”
李北玄在心中问自己。
让赢世民做个悲悯饶大善人,开仓放粮,无偿救济他国百姓?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自己否定了。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赢世民是雄主,是帝王,不是慈善家。
帝国的每一粒粮食,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自身都可能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将宝贵的粮食拿去资助潜在的对手甚至敌人?
这无异于自毁长城。
任何一个合格的统治者,都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
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也绝不会同意。
那么,像推广土豆、传授堆肥技术那样,将那些能提升农业产量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地推广出去?
这更行不通。
这些东西,以前在武国内部推广,是为了增强本国国力。
阻力虽有,但于大方向有利。
可若将这些国之重器轻易授予他国,尤其是像楚,魏这样与武国并存,还时有摩擦的大国,那简直就是资担
别赢世民和朝臣们会强烈反对,就连李北玄自己这一关都过不去。
他首先是武国的臣子,是赢丽质的未来夫婿。
他的根在这里。
“兼济下……谈何容易。”
李北玄摇了摇头,再度长叹。
盯着窗外看了好一会儿之后,李北玄闭了闭眼。
出门坐上轨道车,朝着长安的方向去了。
独善其身?
李北玄到底是做不到。
明知山雨欲来,却因种种顾虑而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可能发生的惨剧……
这与他这些年所做的一切背道而驰。
“总得做点什么……哪怕只是敲敲边鼓,提个醒,起码无愧于心吧。”
这么想着,李北玄心事重重地进了宫。
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甘露殿外。
常涂见是他,并未通传,只是无声地行了一礼,便示意他直接进去。
李北玄迈步走进殿内,果然看见赢世民正坐在御案后,手里也拿着一份奏报。
而御案上,还散落着几份来自不同州府的加急文书。
显然,都是关于这次异常气候和受灾情况的。
看到李北玄进来,赢世民抬了抬眼皮。
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你来了?正好,看看这些,北边几个州,霜冻得厉害,晚粟怕是至少要减产三成!”
喜欢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请大家收藏:(m.183xs.com)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