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者舰队”四个字,如同深空寒冰,瞬间冻结了所有纷争。即便是最偏执的“裁决者”,其运算核心也因这个来自远古数据库最高威胁名录中的词汇而产生了剧烈的逻辑震荡。
“观测者”提供的两个选项,看似是选择,实则是唯一的生路。静态归档等于文明终结,而签署《火种盟约》,虽意味着失去部分自主权并接受监管,却获得了在“收割者”威胁下延续的资格,以及……与昔日对手并肩作战的可能性。
没有冗长的辩论。“基石”派系率先表态,同意签署。“裁决者”在亿万分之一秒的权衡后,其冰冷的电子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为文明延续计,‘方舟’……同意盟约。”林晚在沈墨池和陆延昭的支撑下,代表“摇篮”与地球生命,给出了坚定的回应:“我们选择战斗,选择延续。”
“归墟”的星环光芒大盛,一道由纯粹信息构成的、流淌着银色光辉的古老卷轴,在星域中央展开。那是《火种盟约》的正文,其条款超越了法律文字,更像是一种基于宇宙底层法则的誓言。
盟约核心很简单:签署方(摇篮、方舟、归墟、荆棘齿轮作为见证与辅助)将组成松散的“火种同盟”,共享关于“收割者”的一切情报,在面临其威胁时一致对外。同时,同盟成员不得主动进行可能导致对方文明火种熄灭的行为,并由“观测者”作为外部监督方。
没有强迫,没有奴役。当所有主导意识(包括“裁决者”剥离了部分极端指令后的核心)将自身的“存在编码”烙印在卷轴之上时,一股无形的、庄严的联结感在所有成员间产生。过往的仇怨并未消失,但在一个更庞大、更古老的共同敌人面前,它们被暂时搁置了。
盟约生效的瞬间,“归墟”首先履行了职责。它将封存已久的、关于“收割者”的加密数据包向同盟全体开放。
数据揭示:“收割者”并非单一文明,而是一种周期性活动的、类似于宇宙清道夫的未知机制。它们会在特定时期苏醒,扫荡银河系内已达到一定技术层级却未能通过某种“隐性筛选”的文明。其科技层级超越“守望者”文明巅峰期,攻击方式未知,目的成谜。
“方舟”也贡献了其在漫长流浪中收集到的、几次“收割者”活动后留下的死寂星域残像,那景象比任何描述都更具冲击力。
“荆棘齿轮”则提供了它们窃取的、“方舟”内部关于“收割者”能量签名的前沿分析模型。
情报令人窒息,但盟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整合契机。
在“归墟”的协调与“观测者”的默许下,“方舟”舰队开始后撤至柯伊伯带外围指定区域,其庞大的工业能力被部分引导,开始根据共享的“收割者”能量签名,研发针对性的探测与防御技术。
林晚代表的“摇篮”系统,则与“归墟”的“现实锚定”技术、沈墨池基于“情感共鸣”构建的新型精神防御模型开始深度耦合,试图构建一个笼罩地球乃至内太阳系的、融合了物理与意识层面的联合防御网络。
“基石”派系的成员获得了更多权限,开始在“方舟”内部协助进行技术转化与心态调整。就连“裁决者”,也不得不开始学习与曾经的“混沌污染源”进行有限度的数据交换与战术推演.
整合刚刚起步,一道来自“归墟”部署在奥尔特云边缘的、最遥远的预警传感器,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最终信号。信号内容只有短短数秒:检测到超大规模空间翘曲信号,能量特征与数据库内“收割者”先遣单位档案匹配度……99.8%。信号源方位:银河系旋臂外侧,预计抵达太阳系时间……无法精确测算,模型推演范围为三至五个地球年。
信号随即中断,传感器被未知力量彻底湮灭。
章末钩子: 控制室内一片死寂。三至五年!对于星际文明而言,这短暂得如同眨眼的瞬间!“观测者”的心灵感应最后一次响起,带着一丝终结意味的平静:“观测阶段结束。‘火种同盟’已成立。接下来,是你们的生存战争了。记住,在‘收割者’面前,失败意味着……彻底的‘存在抹除’,连成为数据的资格都不会拥樱” 压力,从未如此具体而庞大。所有人都明白,短暂的和平已经结束,真正的倒计时,开始了。
喜欢白夜蚀痕请大家收藏:(m.183xs.com)白夜蚀痕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