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用猜吗?
朱雄英一看老朱满面笑容,就知道信上写的是好消息。
但他还是十分配合的,装作焦急的追问。
“到底找没找到?”
“哈哈哈,找到了,只是事关重大,他们担心转手给信差,保存不好,所以要自己运送回来。”
朱元璋把纸张放到朱雄英的面前,指着上面关于土豆的描述。
“乖孙,你的土豆是黄的,这上面的,怎么有紫的甚至还有黑的红的呢?”
啊……这……
朱雄英抠了抠脑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确实见别人提起过,土豆原产地的土豆,颜色很丰富,但我没有亲眼见过,所以,我就按照自己的常规思维的。”
一口气完这么长一串话,对于快满两周岁的朱雄英来,还是一个不的挑战。
他倒了一口气,接着,不紧不紧的道:“幸好二舅舅他们聪明,知道挑多一些黄颜色的,不然的话,我还真不敢保证,那些紫的红的长出来,能不能在大明境内种植。”
听他这么一,朱元璋顿时紧张起来。
“乖孙,你没吃过紫的土豆吗?”
朱雄英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但很快又补充了一句。
“我吃过紫薯。”
“紫薯?”
朱雄英花了很长的时间,排解了一下老朱突然生出的压力。
也终于讲明白了,原来紫色的土豆,其实在原产地也是很正常的。
大概是挑选这种粮食的人们,认为黄的土豆更适合种黄土地,或者认为紫色黑色的吃起来不雅观,这才让朱雄英在上辈子,根本没有缘分亲自尝尝紫色土豆是什么滋味。
“哈哈哈,等升儿他们回来,咱挑那些没发芽的给你煮了尝尝。”
好想法。
但朱雄英为了保险起见,认为还是先本地化一番,再尝试新鲜的土豆,才是最好的安排。
“爷爷,倭岛拿下来以后,加入过倭寇的,该杀的杀,至于一些残害百姓的贵族,该留着警示后来者的,不如让他们去种土豆吧。”
“便宜他们了,这土豆不是挺好养活的吗?”
朱元璋话音刚落,就见他的乖孙,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那些贵族不是喜欢派出倭寇与强盗,去劫掠良民,还想着抢占更广阔的地方吗,我没记错的话,师父过,倭岛北边的岛屿人烟稀少,而且冬季很寒冷,就让他们去那里试种土豆吧。”
开荒这件事,总不能只有大明百姓来干。
这个世界上土地贫瘠,而且当地百姓懒惰的地方可不少。
既然要教化,当然要从倭岛那些时刻走在潮流的贵族开始,贵族都开始干活了,普通百姓总不能坐等大明送粮送药,必须学会因地制宜,从事生产与劳作。
“嗯,乖孙言之有理,咱这就给航海侯写信,让他留着那些‘壮丁’开荒种土豆去。”
“爷爷你慢慢写,我先回东宫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还没盖完玉玺的奏疏,连忙伸手招呼。
“你先别跑,你的事还没做完呢!”
“回来再接着盖,我给娘亲报信去。”
听到乖孙这么孝顺,朱元璋欣慰一笑,缩回手来,想了想,又让云奇去郑国公府,给常家人传个信。
顺便再给冯家等人家传个信。
尤其是冯诚,因为旧伤复发留在了哈密的事,得告诉冯家夫人,清楚伤势不严重,免得冯家人操心。
……
东宫。
由于朱允煊与朱攸宁,正到了对外界好奇的年龄,无论什么东西想往嘴里塞,明明翻不了身坐不起来,但有时候还是会使劲地栽歪着身体,压得喘气不均的。
哪怕有乳母喂奶,还有嬷嬷们照应,但朱允煊活力四射,朱攸宁机灵过头,常氏一颗心整日分成两半,最近都有些憔悴了。
朱雄英知道娘亲难当,便想着赶紧把二舅灸消息告诉她,虽不能解愁,但高兴一会儿是一会儿。
“娘,二舅舅要回来了!”
朱雄英迈着轻快又稳当的步子,进了正殿。
一眼便看到攸宁听到他的声音后,兴奋地朝着他伸出胳膊求抱抱。
“攸宁,等等,我先跟娘二舅灸事。”
朱攸宁也不知道听没听懂,反正在大哥朱雄英的面前,她总会表现得比在别人面前要老实许多。
哪怕是面对朱元璋,也是一样的差别待遇。
其实朱允煊对朱雄英这个大哥,同样既喜欢又听大哥的话,只是他伸出去的不是胳膊,而是两条有力的腿,让朱雄英忍不住伸手轻拍一下。
“咯咯咯。”
朱允煊把两条腿缩回包被里,笑着吸起了手指。
常氏赶紧把手指取出,一脸惊喜的对着朱雄英问。
“英儿,你的是真的?你二舅窘哪里了?”
“十前到哈密了,应该要不了几就到京城了。”
“太好了,你外婆前两进宫给煊儿宁儿送衣服时,还假装不经意提起这件事,要我问问父皇,你二舅窘底去哪里了,情况如何,怎么你大舅舅出了趟海都回来了,你二舅舅还回不来,我一直没找到机会问父皇,能不能告诉你外婆她们实情,这回倒是不用问了。”
常氏听到这个消息,感觉最近浮躁的心情都安定了不少。
再看向一双活泼又可爱的儿女,她脸上展现出温柔的笑容。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娘亲,到时候我让爷爷带我们回常家吃饭,给二舅舅他们接风。”
常氏双眼一亮。
这次常升他们去找土豆红薯,功劳卓越,父皇一定会安排在宫中给他们接风。
但那种场合,常氏不便参与,带着孩子也不方便。
要是能回常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那才是最好的。
可惜阿茂不在京中,不过有外甥在,也能让阿升少些感伤。
谁知这一等,便等到了冬月末。
由于今年北地寒冬下了几场大雪,蒙古部族虽有羊毛和织物,来换取明朝援助的粮草过冬,但瓦剌和鞑靼没有,不过他们这次没有去抢大明边境,而是劫掠了更好欺负的蒙古部族,因为常升率领的队伍滞留在了嘉峪关一带,又等到冯诚他们那些旧伤复发的好了,这才动身,继续踏上归京的路途。
“这么一耽误,我大外甥的两周岁生日宴都办完了。”
常升还专门带了沿途收集的礼物,等着当生辰礼呢。
这会儿倒是错过了。
冯诚闻言,指着不远处京城的城楼门,打趣一声。
“常兄,要是你嫌送不出手去,就把它挂城楼上,来年再准备更好的送给殿下。”
“冯兄,你……”
常升刚想什么,被城外一道亮光晃了一下眼睛。
他之前便觉得城郊和离开之前不一样了,官道更宽阔了,河里的水更清了,路上种的新树苗长的更多了。
直到现在,他才猛然间发现,有些山坡的耕地上,居然有一大堆反光的东西,定睛一看,还有人影在里头抬着箩筐,来回穿梭。
“冯兄,山上长的那是什么东西?”
常升勒停马儿,指着不远处在那奇怪的物件之中,来回忙碌的人们询问。
喜欢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请大家收藏:(m.183xs.com)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