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良臣

爱吃炝炒丝瓜的胡掌柜

首页 >> 天赐良臣 >> 天赐良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刘备重生汉灵帝 重生人皇吕奉先 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 三国最强辅助赵云 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功高盖主被猜忌?我转投敌营 我儿他日必是惑乱天下的大奸臣 男女互换术 大明:寒门辅臣
天赐良臣 爱吃炝炒丝瓜的胡掌柜 - 天赐良臣全文阅读 - 天赐良臣txt下载 - 天赐良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99章 首套龙纹银币现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南京城西,造币厂高大的烟囱喷吐着滚滚白烟。李辰浩站在厂房二层的回廊上,俯视着下方忙碌的景象。三个月前,他递上的银元改革奏折终于获得皇帝首肯,特批在南京试制新式银币。如今,一切即将见分晓。

\"大人,蒸汽机预热完毕,可以试压了!\"工部大使徐铁山满脸烟灰,眼中却闪着兴奋的光。

李辰浩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这三个月来,他与徐铁山几乎吃住在造币厂,从银料配比到模具雕刻,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尤其是那套铜模,经过七次返工才达到理想效果——阳模上的龙纹栩栩如生,每一片鳞甲都清晰可辨;阴模则对应凹陷,两者严丝合缝。

\"开始吧。\"

随着徐铁山一声令下,工人们将烧至白热的银锭放入熔炉。通红的银液流入特制的矩形槽中,冷却成厚度均匀的银板。剪切机\"咔嚓\"作响,将银板分割成大一致的圆形坯饼。

最关键的环节到了——冲压。蒸汽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通过复杂的齿轮传动,带动十吨重的冲锤缓缓升起。银坯被心放置在模具上,随着徐铁山挥动红旗,冲锤轰然落下!

\"轰!\"

整个厂房为之一震。当冲锤升起时,徐铁山用长钳夹出那枚银币,在冷水中淬火后,双手捧到李辰浩面前。

\"大人,成了!\"

银币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芒。正面\"大清通宝\"四个楷字端庄雄浑,背面蟠龙环绕,须发皆张,龙爪下的云纹细腻流畅。最精妙的是边缘的锯齿纹,整齐锋利,如同龙牙般紧密排粒

李辰浩接过银币,指尖轻抚过龙纹。在龙颈逆鳞处,藏着他亲自设计的暗记——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大清户部\"四字微雕。这是他与徐铁山之间的秘密,连工部其他官员都不知晓。

\"徐大使,拿一套私铸工具来。\"

徐铁山会意,立刻命人取来私铸者常用的模具和铅锡合金。李辰浩将新铸的银币递给一个老工匠:\"照着做一枚。\"

老工匠仔细端详银币,摇头苦笑:\"大人,这...这做不了啊。光是这齿边,没有精密机床就仿不出来。还有这龙纹...\"他指着龙眼处几乎不可见的细线,\"这得用显微镜才能雕。\"

李辰浩满意地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技术防伪。传统银两形制简单,私铸者用土法就能仿造;而这种机制银币,没有专业设备根本无法复制。

正当众人欢欣鼓舞时,门吏匆匆来报:\"大人,户部周侍郎到!\"

李辰浩眉头一皱。周侍郎此行必非善意。果然,片刻后,身着绯袍的周侍郎带着十几名官员大步走入厂房,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轻蔑。

\"李郎中,\"周侍郎环视厂房,冷笑道,\"听你搞出了什么'新式银币'?本官特来开开眼界。\"

李辰浩不动声色,将一枚银币递上:\"周大人请过目。\"

周侍郎接过银币,在手中掂拎,又用指甲掐了掐:\"成色倒是不错。但形制怪异,有违祖制!\"他提高声调,\"自太祖铸'洪武通宝'以来,我朝钱法沿袭二百余年,岂容擅自更改?\"

随行官员纷纷附和:\"是啊,太怪异了。边缘这些锯齿,像什么样子!\"

李辰浩早有准备:\"周大人,正因祖制陈旧,才使私铸猖獗。请看——\"他命人取来一盒各式私铸银两,\"这些都是近日收缴的劣币,成色不足五成,却因形似官银,百姓难辨真伪。\"

周侍郎不屑一顾:\"那是地方官稽查不力!与钱法何干?\"

\"那请周大人解释,\"李辰浩直视周侍郎,\"为何近三年户部收缴的私铸银两逐年递增,去年竟达百万两之巨?\"

周侍郎脸色微变:\"这...这是奸民越来越多!\"

\"非也。\"李辰浩提高声音,\"是因现行银两形制简单,私铸极易!\"他转向随行官员,\"诸位大人,请看这枚新币。边缘锯齿需特殊模具,龙纹需精密雕刻,暗记需放大镜才能看清。三者缺一不可,私铸者如何仿造?\"

官员们传看银币,窃窃私语。有茹头称是,但更多人偷瞄周侍郎脸色,不敢表态。

李辰浩决定再加一把火:\"周大人若不信新币防伪之效,不妨请这位老师傅当场仿制。\"

老工匠连忙摆手:\"大人明鉴,的实在做不出来!\"

周侍郎脸色阴晴不定,突然指着蒸汽机:\"这些西洋奇技淫巧,靡费国帑!李郎中,你可知这一套机器花了多少银子?\"

\"回大人,\"徐铁山插话,\"全套设备包括蒸汽机、冲压机、剪切机,共计两万三千两。但若能杜绝私铸,每年可为国家挽回百万两损失!\"

\"荒谬!\"周侍郎厉喝,\"谁知道这玩意儿能不能推广?万一失败,这两万多两不就打了水漂?\"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门吏又报:\"南京商户代表求见!\"

十余名身着绸缎的商人走进厂房,为首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恭敬地向官员们行礼后,老者开口道:\"民王德发,代表南京三十六行商户,特来恭贺新币问世!\"

周侍郎皱眉:\"你们商人懂什么钱法?\"

王掌柜不卑不亢:\"大人容禀。民等虽不谙国事,但深受私铸劣币之害。常有客人用砂板银购物,等发现成色不足时,人已无踪。一年下来,损失少则数百两,多则上千。\"他从怀中掏出一把砂板银,\"大人请看,这些劣币表面与官银无异,内里却是铅锡,害人不浅啊!\"

他双手捧起那枚新铸的银币,老泪纵横:\"有了这种新币,边缘一摸便知真伪,龙纹一看便明成色,民等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商户们纷纷附和:\"是啊!新币一目了然,再不怕被骗了!\"

周侍郎见商户们如此拥戴新币,脸色更加难看:\"刁民懂得什么?李郎中,此事必须从长计议!\"

\"周大人,\"李辰浩正色道,\"新币试制乃皇上特批。若大人有异议,不妨一同上奏,请圣上定夺。\"

提到皇上,周侍郎气势顿时弱了三分。他狠狠瞪了李辰浩一眼:\"好,很好!本官这就回京复命。李郎中,你好自为之!\"完,拂袖而去。

随行官员见状,有的跟着周侍郎离开,有的则留下来继续观摩新币制作。李辰浩心知,周侍郎绝不会就此罢休。

午后,第一批正式银币出炉。共三种面额:壹圆(重七钱二分,含银九成)、半圆(三钱六分)、贰角(一钱四分四厘)。李辰浩特意命人在每种银币的暗记处做了微区别,以便日后追踪流通情况。

\"大人,是否立即投放市面?\"徐铁山问道。

李辰浩摇头:\"先范围试用。选几家诚信商户,以新币兑换他们的旧银两,观察反应。\"

他亲自走访了几家大商号。布庄的赵掌柜接过新币,对着阳光细看龙纹,又用指甲轻弹边缘,听着清脆的声响,连连赞叹:\"好!声音脆,花纹细,这银币假不了!\"

茶行的孙东家更是一见倾心:\"李大人,这银币方便啊!以前算账要剪银、称重,现在数个数就行!\"

傍晚,造币厂设宴庆贺首套银币试制成功。李辰浩正与徐铁山等人商议推广计划,林阿四匆匆进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李辰浩面色不变,借口更衣离席。在后院僻静处,林阿四递上一封密信:\"大人,苏州来的飞鸽传书。\"

信是赵五所写,只有寥寥数语:\"周密会四大钱庄,欲拒收新币。另,倭船三艘现长江口,行踪诡秘。\"

李辰浩将信纸在灯焰上焚毁。周侍郎果然出手了!抵制新币流通,再结合倭寇异动,这是要双管齐下扼杀货币改革。

\"林阿四,你即刻带人沿江巡查,发现倭寇踪迹立刻报官。另外,通知那几家试用新币的商户,明日一早我会派人保护他们。\"

回到宴席,李辰浩神色如常,但心中已绷紧一根弦。周侍郎在明,倭寇在暗,接下来必有一场恶战。而新生的龙纹银币,能否在这风雨中站稳脚跟?

夜深了,李辰浩独自站在造币厂最高处,望着长江方向。一枚新铸的银币在他指间翻转,月光下,龙纹仿佛活了过来,怒目圆睁,似要腾空而去。

喜欢天赐良臣请大家收藏:(m.183xs.com)天赐良臣183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九零:都重生了,谁惯着你 总裁追妻火葬场,男配们咔咔上位 负债游万界 满级玩家的第一百次回归 修仙家族从获得传承开始 天仙悟道 玄幻:我能随机刷新境界 吴老太重生六零,她撂挑子不干了 快逃!死他手里会失去一切! 快穿:变成动物后反派求我当老婆 最苦欲离别 恶毒女配被娇宠 大明:寒门辅臣 出租屋的直播歌神 富贵锦绣 盗馆 仙级村医 从猛虎团到蓝军旅 祭渊门 爱不起来?那是因为没有遇见我!
经典收藏 扩军十万,直取三州 重生后皇朝中我指鹿为马 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 回到过去当神犬 大唐:天生神力,我竟是皇族血统 三国:以谋士之躯,亦胜天半子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崛起1892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疯批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 命运三国龙套觅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带着沙雕系统在古代开启工业革命 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 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 大秦:有我在,何人敢言灭秦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最近更新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神话版三国 道藏辑要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大乾最狂驸马爷 小神禹月初 一品将军陈天佑 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 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 重生野生时代 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 大唐:谁让这个驸马上朝的! 清末:不开战我搞什么强军 大明,我来了! 我在大明开医馆 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 阙宋 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 骑砍:崇祯开局召唤三百可汗卫士
天赐良臣 爱吃炝炒丝瓜的胡掌柜 - 天赐良臣txt下载 - 天赐良臣最新章节 - 天赐良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